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信息化软件应用 » 电子商务系统 » 为中国电子商务把脉

为中国电子商务把脉

2003-07-17
为中国电子商务把脉

为中国电子商务把脉: 表层症结

关于影响当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症结,目前已经有不少说法。有些学者认为,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国内网民的数量还太少,网民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还没有达到某个临界数值,还没有达到某个可能盈利的分界线。

有些学者认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运营主要受硬件环境条件的制约,故而难以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尤其是上网费用昂贵,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太慢,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盈利。

有专家认为,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大多企业缺乏网络技术人才,有关人员缺乏必需的电子商务知识,这些因素才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所在。

有些学者则认为,截至目前,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所谓B to C模式的采用,如果改变目前的所谓B to C模式而采用所谓B to B模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另有学者认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网络支付手段不够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发展滞后,结算方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

还有一些看法认为,目前国内网上消费的售后服务系统不够完善,难以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故而难以吸引消费者放心消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例如:目前国内能够适合于网上交易的物品种类不够丰富,当消费者从网上浏览时,网站提供的信息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网络交易最终不能真正进行。

在上述种种思维方人的影响之下,有些业界人士甚至产生一种令人极端费解的认识,他们甚至以为,亏损不可避免,赔钱理所当然。

在诸如此类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有些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士并没有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用于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不是把所有精力全部用于如何搞好电子商务,而是将希望寄托于如何获得外来资本,如何得到风险投资、以及何日能够早日上市“捞”钱。

由于这些电子商务从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以及各种行动从根本上违背了经济规律,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经营状况不理想,账目亏损、职员出走,高级管理人士改换门庭,以及企业倒闭等等不良现象出现。

为中国电子商务把脉: 病因诊断

对于上述罗列的种种因素,到底其中哪些是关键环节所在?哪些仅仅是一些次要的表观现象?现在,让我们共同对上述这些所谓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分析因素之一:网民数量太少。笔者认为,所谓网民数量太少,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业界流行的说法,网民数量在人口总数的比例当中的确还没有达到所谓能够获得利润的临界数值,的确还没有越过那条可能盈利的分界线。如果严格按照这类数据以及这条标准来衡量,至少在眼下,经营网站是一门注定要赔钱的生意。明明知道要赔钱,还一往无前地“凑热闹”。无论从常理上讲,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都是让人难以理解的。这至少说明,这条衡量规则不能真正说明什么问题。

从电子商务的实践过程来看,大多业界人士所真正关注的也并不仅仅是这一条衡量标准。不可否认,今天中国的网民人数的确还为数不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人们对于目前暂时较少的网民人数并不十分担心。业界人土着眼的主要是网民数目增长的惊人速度,而中国网民人数的增长速度也确实可以说让人膛目结舌。1997年10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只有62万;1998年7月,中国网民人数为120万;1998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210万;1999年6月底,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达到400万;同前又有数字显示,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达到890万。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网民人数正在以大约每半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所以说,目的网民绝对数量太少,应该不是影响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当今中国网民的数目已经非常接近1000万这个整数关口了,不久前曾有一些业界人士把这个数字当作一道分界线。他们曾一度认为,一旦中国的网民人数达到这一有特殊意义的数字,中国的网站就应该获得盈利了。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笔者以为,这同时也说明,单纯以网民的数量大小或者单纯以上网人数占据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来作为判定网站能否盈刊的标准,似乎有些个人适用。

分析因素之二:制约我国电于商务发展运营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硬件环境跟不上,尤其是上网费用昂贵,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太慢,所以使得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难以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关于这一条,笔者并不是安全认同。首先来看上网费用的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上网费用暂时还不能完全降低至像美国等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政府有关部门政策的导向以及各有关部门所做的努力,无一不在表明上网费用相对偏高的制约因素,正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公众多媒体网上网资费近期不断大幅下调,各地电信部门不断推出优惠措施,有些地方推出的包月制、封顶付费等方式,表明上网费用相对偏高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大也正在改善着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太慢的问题。关于硬件设施问题,举例来说:仅笔者所在的西安市,在过去的两年中,为优化网络结构、加快信息传输速度,电信局割接扩容就达3次之多。所以说,硬件环境条件的制约,应该不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分析因素之三:我国目前缺乏的是网络技术人才,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必需的专业知识欠缺,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关于这一说法,笔者也不是完全认同。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自身也是一门最前沿的学问,围绕电子商务的各种相关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如果仅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需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在一些相关领域,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不算太大。一些具有影响的网站已经吸引了一些国外有识之士的加盟。这些人土带来的就是国外最新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经验。还有,近来国家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落实,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经吸引了一批海外学者回国投资,创办企业。

这些从业人员或者自己就是掌握最新技术手段的高科技人才。或者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国际技术前沿具有干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笔者以为,从大规模普及的角度来说,网络技术专门人才的确缺乏,然而,就掌握高新技术的网络技术专门人才来说,目前我国与国外最新水平相差不算太远。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需的专业知识也不能说是十分欠缺。尤其是现在,有一些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已经几乎与国外同行的概念接近同步的水平。所以可以这么说,网络技术人才与从业人员所需专业知识等因素,不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分析因素之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原国是所谓B to C模式的采用,如果采用所谓B to

B的模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就会迅猛发展。笔者对于这种观点也不完全赞同。笔者以为,从本质上来讲,以上两种模式没有根本的不同,所谓的区别仅仅只是服务对象的不同。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唯一的不同,只是二者着眼的市场不同。对于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运营手段,如果简单地从不同服务对象的角度,来对电子商务这一新生事物轻率地做出定论,恐怕为时过早。

分析因素之五:我国网上电子支付手段不完善。不可否认,我国的电子支付系统还在发展,结算方式依然有待改进。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居民当中流通的各种形式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大约有1亿多张。通过各个商业银行的努力,这些银行卡逐步可以直接用于网上消费。一旦这个巨大消费群体的潜在消费能力发挥出来,将是用通常的思维方式所难以想像的。目前,我国电子金融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内各大主要银行正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分析因素之六:关于解除消费者后顾之忧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网上消费的售后服务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只是发展电子商务过程当中的一个比较小的问题。说到底,这其实只是一个网站的信誉问题。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之是不是能够信得过的问题。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几乎与电子商务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无一例外地都要想方设法吸引消费者放心地消费,无一例外地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分析因素之七:配送问题。至于说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达成之后,如何快捷准确安全地将货物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有些业界人士关切的所谓配送系统的话题,笔者认为更不是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环节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专门的公司、机构、网站在全国不断涌出,相信这个问题不久就将不再是问题。

另外一种很重要的看法是:国内网站目前提供的适合于网上交易的物品种类不丰富,网站提供的交易信息与消费者具有的消费欲望之间有差距,所以,消费者只是在网上泛泛浏览,最终并没有真正达成网络交易。笔者以为。这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真正症结所在。

可以说,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尽力寻求那些真正适合网上交易的各类物品,提供一个商品种类丰富、让人流连忘返的诱人网店,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吸引那些仅仅是上网冲浪的浏览者,留住每一位掠过网站的匆匆过客,真正达成网络交易。这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关链接
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2003-07-05 电子商务从电子协作开始2003-08-20
从电子购物到电子商务_12003-08-22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2003-08-26
电子商务中的关系营销2003-09-02 电子商务物流谁来领跑?2003-05-29
电子商务的三大功能中心2003-05-26 企业如何借助电子商务开拓市场2003-05-21
国内专家企业家谈电子商务2003-09-16 中国企业进入个性化电子商务时代2003-05-16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