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信息化软件应用 »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 国内零售企业,别忙着扩张!

国内零售企业,别忙着扩张!

2005-02-06

在中国走进WTO三年后,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也从概念变成了现实。200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已经兑现了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零售业。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无疑是相当残酷的,当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并不断扩大在中国零售业中的份额,必然会对中国的本土零售企业产生影响。我们看到,在资金、配送供应体系、企业管理能力、门店运营能力以及人才等方面,外资零售巨头们拥有不容忽视的竞争力。

但是国内零售企业目前的低迷状态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外来零售企业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其实,早在零售业开放之前,很多外资零售企业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1998年,当商务部的调查员为中国准备加入WTO做调研时,意外地发现尽管国家真正试点审批的外资零售企业只有4家,但实际却已有84个店面;而当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之时,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外资零售企业有一半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国,其中90%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的“默契”而违规进入的。

时下,国内商业企业纷纷举起规模经济的大旗,开始大规模扩张,9月底,传出了联华超市在石家庄斥资7700万元人民币,收购当地企业万利福超市的消息。据说此前联华方面还与当地另一零售巨头保龙仓集团密谈了半年之久。不过对于联华来说,这还只是个小动作。据香港联交所数据,物美集团上半年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约12.28亿人民币。而其店铺同期增幅更是十分惊人,高达161%。百联股份更是喊出了“明年要建1000家店铺”的口号。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内已经倒下的零售企业,多数并不是被家乐福这些巨头给打败的,而是自己累死的。

”目前中国零售业最应该担忧的不是外资,而是内资的盲目扩张。一些在2002年、2003年的扩张并购大戏中,以主角身份高调出现的企业,在2004年急转直下地步入“逃亡之路”——主动地寻求被收购。因此,有专家建议说,国内零售企业扩张要有理性。企业应当意识到通过贷款、融资和占用供应商货款的方式扩张,其前提必须是实现资金的良性流动,否则大规模的扩张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包括供应商追逼货款和流动资金的缺口,而这正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元凶。

中国2004年这次宏观金融调控加大了对银行借贷的管理,那种原来靠集团类关联企业互相担保,现在不能互相担保了,改为请外部企业担保,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限制了一些企业“无责任”借贷;原有信用贷款全部置换成抵押或质押贷款;对信用等级和授信业务管理日趋严格,包括信用贷款、贷新还旧等业务受到严重限制;伴随土地市场整顿,办理土地等不动产抵押、质押业务,程序也更加严格和规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零售企业的先天不足就充分的暴露出来了。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脱胎于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大国有、大集体的百货商场、供应商社、物资公司、外贸等,长期以来形成了单纯依靠国家银行贷款、占压供应商货款的而维持发展的资本运营模式,靠自由资金或者其他途径获得的资金比重却很少。这样不仅不利于公司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实行公司法人治理,却是因为单纯依靠银行借贷,使公司资金成本增加和运营风险加大。

实际上,过分的资本扩张导致企业自吞苦果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案例。美国的连锁零售业巨头、全球企业500强之一的普尔斯马特近日传出被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瓜分”的消息。据业内人士分析,普尔斯马特的问题主要是因其近年在中国扩张步伐太快导致。这家由美国普尔斯马特集团在中国授牌经营的民营企业,2003年拥有40余家大卖场,一度年销售额高达60亿人民币。

过快的扩张挤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对供应商欠款纠纷事件频发。由供应商追款引发的资金链危机,迅速把这个庞然大物导入摇摇欲坠的险地。普尔斯马特今天的遭遇很容易让人想起2002年的福建华榕超市。曾凭借自己的连锁模式和配送中心执国内连锁行业“牛耳”的华榕就是在福建生生被供货商逼垮的。其破产的原因,用原华榕超市集团总经理林越自己的话说:“扩张太快,导致了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麦肯锡曾经预言。“在未来3年至5年,中国60%的零售市场将由3家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全国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手中。”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外商零售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确实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是根据不同的区域市场和不同的组织战略而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资源的获取和有效利用,显然后者是既节约资金、扩张速度快,又降低进入市场风险,比如,沃尔玛和大连万达的合作,台湾大润发和济南人民商场合资等。

随着大限的放开,这些国外巨头即使不采用这种进入方式,它们在中国扩张中,也很会利用各种优势力量,靠其强大的组织力,使其风险和运营成本较低,如沃尔玛进入某个新市场前,首先做的是梳拢当地市场供应商关系,而不是象我们企业做的那样,先和当地政府、银行关系搞好,然后广告轰炸,门店开业时,货源从外地或总部往这个地方调,最后等门店开的很红火时,再陆续接待供应商,并据门店而索要高额的进场费、促销费等。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零售企业,完全可以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一条更加成功的扩张之路。

竞争其实就是最好的发展动力。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从中国零售业最初的试点到如今全面开禁,中国零售市场长达12年的开放进程,其实就是内资不断学习进步的历程。当前,中国的零售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逐步降低银行借贷资金比重,推进企业产权改革,通过职工持股会,增强公司法人治理和监督;积极谋求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尤其搞特许加盟、自由加盟,逐步向二三级市场推进。

此外,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零售企业要想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建立起适应科学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包括对商品、价格、现场销售、售后服务、库存管理客户管理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经营管理模式,POS、MIS、SGM、CRMERP等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销售额和综合净利润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

总而言之,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已经到了影响购买方式的时候。AC尼尔森对大陆的消费者调查显示,上个世纪80代以后出生的消费者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而他们倾向于现代购买渠道。而且,政府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流通业并不单单是消费者购物的问题,它同时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一,它可以控制市场,改变内需和购买力的增量,决定基础产业结构,影响金融信贷政策和体制。

政府在2004年6月份的会议明确表态,不允许外资主导中国零售行业。商务部将重点扶持15到20家大型商业企业,使它们的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大大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使这些企业在中国流通产业中产生龙头带动作用,成为商业零售业主渠道的主导企业。被重点扶持的企业在国债贴息项目、增资扩股、股票上市、资产重组、门店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面都得到一系列扶持政策。

对于中国的零售企业来说,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迎头赶上,中国零售企业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愿中国的零售企业一路走好。

相关链接
VMI缝合供应链的缺口2005-01-23 物流“瓶颈效应”沉疴难治2005-02-23
分销商的未来2005-01-12 供应链中的物流控制模式与机制研究_22005-03-1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VMI库存模式应用分析 2005-01-02 好,更好,最好—如何评价供应链绩效2005-01-02
物流配送尝试图形化管理2004-12-30 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2004-12-29
全程物流树物流品牌创诚信企业2004-12-20 定位:物流企业的首要抉择·下2004-12-18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