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0
媒体报道,国企山东钢铁和民企日照钢铁近日签署重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后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各占67%和33%的股权。重组后的山钢产量将达2931万吨,将一举跃升为宝钢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钢铁集团。 与此同时,山西煤炭业也在经历重组,重组目标是将全省煤炭企业由1000家调整为200家,重组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 我们对政府这种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加大企业环保投入的措施举双手赞成。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社会民众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和提醒参与重组的相关方面,尤其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地方政府,在重组的时候不要变相搞成行业清一色的国有控股企业,注意留几条鲶鱼,从而使行业更加富有活力。 看看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明白,我们为什么如此主张。中国汽车行业的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开放为主,改革为辅”,而且开放也“主要是对外国的开放”,所以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本田、韩国现代,先后涌入中国。或如桑塔纳独霸中国市场十余年;或群雄纷争,演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民族汽车工业企业,而且全部是国有汽车企业,在来势汹汹的外国汽车公司的冲击下,只能依赖政府政策的保护,或者气喘吁吁或者奄奄一息。直到1997年,浙江商人李书福以圆个人儿童时代汽车梦为动力,抓住市场机遇,不顾反对一意孤行申请汽车制造“牌照”。 “要求给一次失败的机会”,先干起来再说,从而成为汽车行业的“坏孩子”,把那些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完全没有道理的比国外同类汽车高出100%的价格一步步往下拉,最后使价格终成外资品牌的“鸡肋”,广大中国车民的福音。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有了“吉利”这样一条民营企业“鲶鱼”的出现和发展,才使中国消费者免受了不公正价格“歧视”,享受到了与世界人民一样的价格实惠。 继长江三角洲出了吉利李书福之后,珠江三角洲又冒出了一个比亚迪王传福。他高举研发大旗,买来竞争对手的新车,先自己拿车钥匙在光亮、整洁的车身上划杠,然后命令研发人员“肢解”研究,最后还以F3、F2、F1这个狂妄的系列名字命名自己的车型,成为汽车行业的又一个后起之秀,又一匹黑马,又一个“坏孩子”,又一条民营企业“鲶鱼”! 从此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形成了老有一汽、二汽、上汽,中有长安、奇瑞,青有吉利、比亚迪,这样一个“老中青”三结合,多层次、多规模、多区域、多类型、多种产权成分的民族军团,从而发起了对外国洋品牌的全面进攻,尤其是在发动机技术和高效环保节能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和巨大进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品牌和民族汽车工业,所谓说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世界制造基地是底气不足的,心中发慌的,腿脚发软的。 而且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吉利、比亚迪、奇瑞和长安等不仅抵抗住了“八级台风”,而且在风暴中表现不俗,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税前利润增长了255%,而比亚迪最近其股票翻了400%,让美国股神巴菲特赚钱赚到手软。 今年上半年,在许多国有钢厂亏损之际,日照钢铁盈利18亿元人民币,而按产能衡量规模为日照钢铁3倍的山钢集团同期亏损13亿元人民币。虽然并不是说一家亏损企业就一定不能兼并盈利企业,但是这样一个亏损大户并购赢利大户,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令人嗅到重组背后的国进民退的气味。但不管过程怎样,重组后的山钢理应以更好的业绩、更高的效率、更科学的管理让山东人民、全国人民都看到这场重组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上汽重组南汽,后因经受不起金融风暴的冲击而效益下滑,令人扼腕长叹的局面。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只有一汽、二汽、上汽等“老”企业,没有吉利、比亚迪、奇瑞和长安等“中青”企业,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同样,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中国的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只有国有控股企业,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即使重组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国有企业也能做好,我们还是呼吁,一定要注意留几条类似吉利、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鲶鱼”,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呼吸,自由成长,搅活“一潭池水”,打造“一江春水”,使全体中国人能自豪地说:俺们中国的鱼,不仅大,而且活蹦乱跳。 国进民退,请留下几条鲶鱼: 本文首发于《中国企业家》 ——赵民:著名管理专家、正略钧策董事长、新华信董事长
|
企业管理目录 企业管理
战略规划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时间管理
培训考核
流程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文化
协同商务
信息安全
采购管理
资产管理
实施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