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8
“我们将从这里越山南拓。痹诘昕谡蛘舐サ陌旃依铮油腹AТ敖种赶蚰媳叩囊黄教澹凵窭锍渎诖W魑鞴芄ひ档母笔榧牵由钪庖还こ潭缘昕谡蚍⒄沟闹匾浴?lt;/FONT>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店口五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五金产业带之一,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全镇GDP实现50.76亿元,拥有五金机械企业1580家,铝塑管企业110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已9家。 从废铜烂铁中走出来的小镇传奇 (吴巍):五无困境 店口镇位于诸暨市北边,一条浦阳江穿镇而过,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万, 辖69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走进店口,无论村子里,街道边,都能听到轰隆作响的车床声。整个镇子就像一间巨大的车间。 “店口镇的五金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的。”郦耀钟说,店口镇的五金产业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在余姚工作的一位店口人,将小五金能赚钱的信息传回了店口镇。那个年代正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店口镇新一村的党支书得知该消息后,立即前往余姚参观,回来之后立马办起了村五金厂。 没想到出师不利。五金厂开办之后,不但得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很快又遇到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无销路,无原材料的”五无”困境。 面对诸多困难,店口镇的干部并没有退缩,而是带领群众进山砍柴,用买柴火挣来的几千元钱,做了村五金厂的第一笔流动资金。资金有了之后,原料也面临困境。在那个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的年代,有钱买不到东西是经常的事情。 “那个时候,店口人的眼里只有铜。”店口镇政府的蒋灿源笑言。很多从没走出过山里的店口人,冒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开始四出采购。甚至向走家串户做生意的“换糖担”换铜。而一些在上海,杭州等工厂打工的工人,也悄悄将工厂废弃的边角料带回宿舍,等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将这些铜片穿在身上运回店口。 海亮集团董事长冯海良,至今仍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很多人都在做废铜烂铁的买卖。”在店口五金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他承包了一家糖烟小卖部,同时也兼营着买卖废铜烂铁的业务。就在废铜烂铁的买卖中,冯海良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发展至今,海亮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铜加工企业。 “化油器修理包”的成功投产,标志着店口镇五金行业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面对发展初期的技术窘境,店口镇农机厂专门派出技术骨干出外讨经,回来之后,奋战了三个多月,终于做成这一设备。此后,各村办的企业人员轮番到农机厂进行培训,结业后,先从较简单的铜螺丝,铜接管做起,逐渐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带动了店口五金产业的发展。 “政策的转变使店口镇的五金产业开始腾飞。”郦耀钟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个体经济开始启动,萌发。仅仅两三个月时间,店口的五金企业就从40余家发展到1000多家。一些在集体企业中学到一技之长的人员率先在镇上临街的地方建起了店面,进行前店后厂式的生产。 循着这样一条发展之路,现在的店口五金行业已经改头换面。发展成以铜加工、制冷配件、家用中央空调、汽车零配件、新型管材管件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店口也已成为“全国百强镇”和”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镇”。 从废铜烂铁中走出来的小镇传奇 (吴巍):渠道为王 “全国每个地级市,都有店口人的门面。”郦耀钟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底气。而这样一个局面,则是店口人一步步用双脚跑出来的。 店口人称呼出去跑供销叫“跑外”。店口发展五金产业的初期,为了打通五金销售渠道这一瓶颈,一批祖祖辈辈没有出过镇的店口山里人,走向外面的世界,开始艰难而曲折的供销员之路。没有人统计过那段时期有多少店口人外出“跑外”,但今日店口的繁荣背后,这批人功不可没。 没有担心过货物卖不出去。”浙江百事得塑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铁祥介绍,当年店口村子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开五金企业的,还有一种就是做五金销售的。大家都是亲戚或朋友,彼此之间相当熟悉。 店口的五金行业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渠道扁平化。企业们不需要自己投资一分钱建设渠道,更不需要发展全国总代,地区代理等等。只需要一个电话,便能将货物铺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生产。另外,由于省去了中间代理环节,节约了大笔成本,无形之中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1994年建设的中国南方五金城更像店口的一张名片。全国各地的采购者经常慕名而来。五金城占地1.5平方公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水暖、管件、汽配、制冷配件、铜加工等8个类别的近3000多个品种,各类门市部3000多间,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50多亿元。 “我们能在这找到客户。”来自温州的范先生表示,店口五金城在行业内名气较大,选择来到这里发展,会有很多的机会。而记者在市场内看到,五金城内来自外地的商户不在少数,除了温州商户,还有上海,杭州等地的商户。据蒋灿源介绍,市场内有很多来自温州的商人,在这边投资建厂或者租用门面做起了五金生意,而货源也直接从当地的企业进,很多外地前来采购的商人,会直接去市场找货,这样一样能赚到钱”。 占据了国内的渠道之后,店口的企业们也开始大力发展外贸渠道。 “今年我们的外贸要做到一个亿美元左右。”海亮集团总裁办公室副主任姚慧向记者介绍, “我们从2001年开始做外贸,当年外贸总额170万美元,随后2002年是450万美元,2003年增长到1880万美元,2004年则达到了6300万美元。”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不难看出,海亮的外贸增长从2003年开始加速,而姚慧认为,外贸的增长主要因为产品质量的进步。另外,对进出口业务逐渐熟悉,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何国际知名度的提升等因素都促使外贸逐年的增长。 浙江百事得塑胶有限公司以生产水暖管道,金属暖气片为主,去年出口300万-500万美元,产品销往俄罗斯,韩国,阿联酋等国家。 “上个月拥有了自己的外贸权。”百事得的董事长陈铁祥显得非常高兴, “现在我们的精力将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上,因为国内的市场开始趋于饱和,而且外贸的利润相对国内也要高一些。” 为了发展外贸,位于店口的一些企业纷纷在大城市设立窗口。中国万安集团在上海浦东设立了主营国际贸易的公司,主要负责经营万安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业务和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等。而海亮则将上海中融大厦的整层买了下来,成立了海亮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不过,浙江名仕管业有限公司在对外设立窗口上,却选择了回归。据名仕管业的办公室主任汤大兴介绍,以前名仕为了发展外贸,将营销中心开在了杭州。然而,在杭州的客户由于见不到他们的厂房,对他们的生产能力有怀疑,无奈之际,名仕的营销中心只好选择了回归。 从废铜烂铁中走出来的小镇传奇 (吴巍):多元发展 “店口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郦耀钟介绍,从最初的五金机械,开始发展,店口现在形成了由铜加工,制冷配件,水暖管件等相关产业组成的多元化结构。而这些产业都与铜,铝等原材料有关,依靠的正是店口雄厚的五金产业基础。 大型企业之间形成了互相协作,互相配套生产的交互式生产。而家庭作坊式车间,则成为各个龙头企业的加工点,负责其中一道或几道工序。 一些家庭作坊式企业也承担了产业链条上低附加值的环节。在订单旺盛的时候,许多大企业会将生产的某个环节下放给小企业做。 “订单来不及做的时候会选择外包。” 铭仕管业有限公司的汤主任表示,不过,这些小规模的工厂普遍质量控制得不是很好,因此重要的订单,我们不会让他们生产。另外,我们也会挑选我们的加工点,主要取决于它的技术,质量以及信誉。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自己固定的加工点。 对于万安集团来说,他们对供应商的管理更加严格。中国万安集团是中国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目前已经为中国一汽,东风,沈阳金客,江淮汽车,金龙客车,上海申沃等全国十多家汽车厂配套生产零部件。万安集团的总裁助理顾一帆表示, “万安集团在店口采购大量配件和原料,由于汽车行业的配套标准比较严格,我们都会重点选择一些企业做我们的上游供应商。” 另外,地理上的优势,对万安管理自己的供应商也非常便利。 “几乎随时可以找供应方的老总聊天。”顾一帆笑言,大家都是熟人,沟通上会比较容易一些。 “产业形成了规模,有了名气,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来。这是产业集群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企业大量聚集在一个地方,也造成了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利润往往被压到了最低点。”陈铁祥觉得,在一个产业聚集地区,压力与动力同在,不发展毋宁死!此外,企业多了,也难免出现不遵守市场规则的情况。汤大兴介绍, “前几年,铭仕就发现有小工厂冒用他们的品牌进行生产,直到现在还在跟他们打官司。” 正是集群带来的竞争压力,各个企业都在加快自身的发展。而技术改造则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据郦耀钟介绍,去年店口引进了1000多万美元的国外先进设备。全镇技改项目155个,共投入15.8亿元,比往年增长了135%。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实力,还有一些企业也开始了转型之路。“转行做水暖设备很高兴。”陈铁祥笑着说,以前做汽车配件,螺丝,螺件,油嘴等等,量总是上不去,而水暖设备的需求非常旺盛,利润率也保持在5-10%左右,做起来舒服多了。 “鼓励店口企业多元化发展。”郦耀钟表示,店口企业应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企业与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从废铜烂铁中走出来的小镇传奇 (吴巍):资源瓶颈 在店口企业们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电力紧张,原材料上涨,人才缺乏和土地供给不足等等。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的加剧,使得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企业发展成本不断抬升,利润空间缩小,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现在的铜价变化无常。”海亮集团的姚慧表示,2003年底,为了抵御铜价变化太快的风险,海亮集团做起了期货,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在以前,国内铜价和国外并无太大差别,现在却变得扑朔迷离。像浙江上虞的新鹏铜材有限公司就是因此倒闭。 “我们只能自己消化。”陈铁祥表示,原材料价格现在很不稳定,产品卖价却基本维持不变,企业的风险相对变大。郦耀钟认为:“原材料的上涨对店口企业影响很大,对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出口,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我这儿什么都不缺,就缺管理人才。”冯海良对人才的渴求实际上也是店口企业家们的心声。很早的时候,冯海良曾用编织袋装了60万现金,专程去外地寻聘专家。到现在,集团已引进了各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50多名。 不止冯海良,万安集团的董事长陈利祥,为了人才,也曾经上演过现代版的三顾茅庐。 2003年夏天,顾一帆正享受着退休后的休闲时光,却接到万安集团总裁陈利详的电话。盛情邀请他去万安集团任职。“家人当时都不怎么同意,我也没想跑这么远去工作。”顾一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到陈总要登门劝说我的家人时,终于被他的真诚感动,来到了万安。 “现在劳资双方有时候会有一些矛盾。”铭仕管业的汤大兴介绍,生产管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客户的订单来得多,又有时间要求,赶工就不可避免,碰上大热天的时候,厂房温度非常高,很多工人都会有意见。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适当的给员工提高补助,热天的时候给他们配个电风扇等等。不过,现有的利润水平使我们对工人的工资上涨空间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采取涨工资的方法。 不过,相对原材料上涨和人才紧缺等因素,近期内最让店口企业家们心忧还是土地资源的紧缺。 在铭仕管业有限公司的厂区,记者看到,铭仕的土地利用率已经达到饱和,原先放自行车的车棚,现在已堆放着小山似的各种货物,仓库也改造成了车间。另外,连厂区门口的一片绿地,也已经用作了堆放煤堆的地方。 “名花有主了。”汤大兴望着围墙外的一片空地,无奈地表示, 去年企业需要扩建,向镇政府申请120亩土地,结果报到省里也没有给批下来。“土地批不下来,企业就只能原地踏步。” 陈铁祥也有同样的苦恼,望着拥挤的厂房,同样只能露出一丝苦笑。 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中央严格控制土地。而其中,工业用地对农业用地的不断蚕食,便是控制土地资源的原因所在。不过,据蒋灿源介绍,现在江浙一代的农民都没有种田的心思了,随便在哪打工也比种田挣得多,即使政府给种田的农民补贴,也提不起他们种田的积极性。 郦耀钟表示,店口镇政府目前正在抓紧审定《店口镇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千方百计克服当前土地紧缺的困难。而越山南拓工程的建设,将大大缓解店口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本文由《环球供应链》供稿)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