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1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软件开发商难以盈利、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以及缺乏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仍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瓶颈。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目前急需IT厂商和物流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首要瓶颈 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第二大瓶颈。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大瓶颈是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高居不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瓶颈之四是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第五个瓶颈是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暂属空白。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物流信息化三层次 在物流三层结构的框架下,其信息化相应也有三层要求:最底层信息化要有一些标准的编码、协议、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层是要有一些信息服务平台的要求,包括运营的平台、开发的平台、服务的平台。第三个层次才是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商业智能、知识管理、数据库挖掘等等。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仍处于第一阶段,即要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机制,特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去。少部分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二层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企业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企业总需求的比例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在我国,目前进入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物流业应关注新技术 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前列。例如,在海尔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无线网络和相关软件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扫描物料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完成收货程序;而如果物料不在定单范围内,信息终端就会自动报警,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库存增加。 这种使用无线网络进行的业务操作和原有网络管理功能的延伸,使仓库的任务不再是用来储存物资,而是过站物流的一个点,它只是暂时存放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线网络技术使仓库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提高了仓库的利用率,使企业趋向“零库存”。 另外,沃尔玛宣布将采用RFID技术最终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按计划,该公司最大的100个供应商应从2005年1月开始在供应的货物包装箱(盘)上粘贴RFID标签,并逐渐扩大到单件商品。尽管RFID在国内距离物流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新技术趋势是物流行业必须要关注的。
中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4年~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基础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IT系统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预测,2004年~2006年每年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在20~35亿元人民币之间。大量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在2004年~2006年得到快速发展。尽管此类建设仍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单个企业的投资比较小,但由于参加建设的企业总数在快速增加,所以总体市场规模也将随之增长。 目前一些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将会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尤其是专注在全套供应链系统(SCM)的建设与完善。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