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19
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一家公司投巨资于某一项目,在项目基本竣工或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公司却因身陷财务困境,无法把项目转化为实际的赢利点。事实上,这种故事在互联网泡沫时代屡见不鲜。且不说网络泡沫发源地美国Nasdaq股市是何等一塌糊涂,近在中国,先是互联网先驱瀛海威惊变天下,后有由哈佛MBA"梦之队"挂帅的"明黄一代"亿唐几如鸟兽散,更有号称生活服务类网站排名第一的找到啦突然蒸发。 资金链断裂是一回事,商业运作模式失灵又是另外一回事。无论用哪种因素来解释.com公司遭遇的浩劫,都不能忽视互联网"荣耀关环"下可能潜伏的陷阱。稍有不慎,则会马失前蹄。 .com公司经历的陷阱同样也可能发生在电子政务身上。 从形式和结构上来看,政府进行电子政务规划和企业制订商业计划相差无几。如下图所示,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制订战略目标,并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编制财务预算(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财务预算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融资),预算(融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计划执行的效果又反过来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样,政府规划电子政务首先从政策入手,即先确立电子政务政策目标,然后据此编制财务预算(主要通过拨款、公债、税收等方式筹集经费),预算有了保障之后,才谈得上执行计划,计划执行效果又会最终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政府政策计划流程与企业商业计划流程的类似性,导致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可能遭遇.com公司过去遭遇的陷阱--尽管互联网泡沫已如过往烟云。但是,由于政府在诸多方面与企业存在质的差别,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比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主要是商业环境),要复杂得多,多元化得多,政府政策的制订、执行与评判也因此复杂得多,多元化得多。 尤其突出的是,数字(销售额、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几乎成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惟一衡量指标,政府业绩的好坏却很难用数字来度量(至少短期内如此),落实到具体政策上尤其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不赢利的企业会破产、倒闭或被收购,没有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政府却极少发生类似的情况。有鉴于此,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风险比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风险要小得多,跌入陷阱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 陷阱之一:投资后继乏力,即前期投巨资搭建了电子政务平台或电子政务框架,后期对电子政务的维护、更新和升级换代却难有所作为。这里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电子政务演变成一种形式上的东西,没有形成一种实际的政策目标,如:以为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和建立政府网站公布政务信息,就达到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其结果是,电子政务缺乏可持续性与可扩展性。 二是政府投资电子政务在某种程度上有如风险投资商投资新兴高科技企业,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反应到政策层面上就是,电子政务在短期内可能收效甚微。可以想象,项目短期难以见效自然会遏制电子政务投资商--政府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三是由于没有考虑或者忽略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期性与系统性,电子政务实际上成为一次性的孤立项目,由此造成电子政务缺乏持续的发展资金。 陷阱之二:项目虎头蛇尾,即电子政务只被视为一项静态工程,而非一项动态工程,一旦一期电子政务建设(电脑采购、网络布线、系统集成、软件调试、网站设计等)完毕,电子政务也就大功告成。与此相反,问题的关键是,工程建设只是电子政务整个发展战略中的非常小的一个环节,电子政务还包括后期推广、实时更新、升级换代等一系列更加庞大的后续工作。例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或Intranet内联网系统建立起来之后,政府该如何保证职员最有效地利用该系统,以达到相关的政策或管理目标?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政府职员抵制、拒绝、不懂或很少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者是电子政务系统在实际投入使用时没有用于提高政府生产力,那么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投资可以说是等于零。 又如:政府网站的建立是为了政务公开及方便民众与政府的沟通,但是,倘若民众不知道或很少访问政府网站,其结果又会如何?显然,政府所有努力将会一场空。因此,政府网站建立之后,还必须要让人们知道它,并与之发生关系,而且是频繁地发生关系。我们看到,雅虎(YAHOO!)、新浪等网络门户的形成及其访问流量的保持与增长,从前台到后台花费了数以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资金,有鉴于此,政府欲提高其网站访问流量该如何作为?再如:政府事务和政策法规每日、每周、每月都可能发生变化,政府如何能通过网络把他们随时传送给公众,并及时获得公众的反馈信息?另外,当政府政策目标、民众对政府的服务需求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生变化时,电子政务建设又该如何调整与规划? 陷阱之三:政府单方面工程,即电子政务完全是政府单方面的决策或计划,只要政府网站建设好了,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办公达到了,电子政务也就完工了。事实却是,电子政务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系统工程或电子化工程,而是政府与民众(包括企业、非赢利性机构等)的双向工程。道理很简单:电子政务如果失去了终极服务对象的认可和支持,再先进的电子政务又有何用,它又能创造何种有意义的价值?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民众的实际情况,如:社区到底有多少民众上得起网 (affordability)?有多少民众可以接入政府网站 (accessibility)?有多少民众会接入政府网站 (probability)?民众为什么要访问政府网站及访问政府网站的投入产出比会是多少等等?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是,在我国西部某些省份,互联网的普及率非常之低,经济发展程度也相对落后,对于当地百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也许不是政务公开,甚至可能也不是政府办公自动化,而是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工程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有益价值。政务公开与消灭饥饿贫穷,政府和人民会优先选择哪一个? 陷阱之四:机构膨胀。电子政务的目标之一是精简机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电子政务工程对政府职员的计算机水平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政务还涉及到更新、维护、升级等一系列后续问题,一些与电子政务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或机构因此随之产生。为此,政府必须考虑如何消化电子政务(可能)带来的机构或人员膨胀问题。如:政府是要采用资源外包(Outsourcing)的方式,还是从社会招聘专业人员,或是培训内部员工,来实现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有人云:贪欲和竞争是商业社会最有力的驱动力。对于政府而言,这显然不太适用。因为政府还有更广泛的社会公益目标。正因如此,电子政务陷阱不仅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泡沫时代.com公司的大溃败反映出来,它还扩展到更宽泛的政策范畴,如:区域经济发展、数字鸿沟、社区服务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互联网技术在支持地方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其潜力日益崭露头角。 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互联网使得个人、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能更好地共享那些在过去只有大企业和国家机构才能获得的知识、技术和专利。对于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点优势显得尤为迫切。而落实到解决具体的政策问题,其实就是跨越电子政务陷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政策、管理与技术工程。它首先是政府与民众的双向沟通工程,所以它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交互式沟通。其次,电子政务必须切合中国国情,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目标。此外,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包括对过去(经济基础、教育状况、基础设施等)、现在(财务状况、优先政策、人文因素等)和未来(产业结构、需求变化、技术进步等)的通盘考虑。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