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信息化软件应用 » CC 协同商务系统 » 协同软件的基本思想、含义和难题

协同软件的基本思想、含义和难题

2006-01-24

信息孤岛的形成,多数是由于企业信息化规划不够完善所造成的,但是也并不能排除产品不完善所带来的恶性后果。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范围和种类的不断增多,一个一个的孤岛也变成了企业最挠头的问题之一。系统本就由于各种原因互不兼容,甚至运行在不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之下,要想一朝一夕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新应用、新技术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EAI、EIP等在内的新型信息系统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孤岛问题。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些问题就不难发现,如果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仍然不能完善,即便使用了新方法解决了眼下的孤岛问题,谁又能保证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呢?难道还要等到时候再打几个补丁,一个一个的去修补? 继ERP之后,协同应用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协同软件市场也占据了应用软件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协同领域的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协同应用的热点说明了全球一体化经济下激烈

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注重沟通协作的商业环境趋势,都不可避免的要求企业更多的集中精力于整合各种资源并打造高效和协作同的运作体系;同时,立足于对单个资源或部分资源进行管理的传统软件无法满足企业新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协同应用因其能够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必将成为软件发展的趋势。

协同软件的基本思想、含义和难题: 管理需求和信息化现状催生协同应用

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竞争日益激烈,依靠产品销售产生利润的上升空间有限,企业开始向管理要“利润”,更多的依靠高效的运营和优化的管理打造竞争内核,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营销取胜”转向“管理取胜”;另一方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又赋予了企业新的能力,使得企业从成本、效率等优化中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则是对各种资源的掌控、协调及优化,这正是协同应用所要解决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

协同的理念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信息的高度共享。信息共享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企业管理者、员工、还是外部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以支持事务的处理,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价值。

其次是对各个业务的整合。这些业务尽管更多的时候从属于企业的不同人员、不同部门,但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紧密关联的,并形成企业特有的业务体系,企业需要对各个业务进行充分的整合以使业务能够协调和平滑运作,任何业务链的“断折”或业务的“死角”都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

第三是对各种资源的调配和优化。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当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后,企业的“神经网络体系”才能够高效和通畅的运转,并使这些资源能够突破各种壁垒和障碍,在企业统一管理和协调下为共同的目标实现而服务。

信息技术是企业实现管理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我们发现,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面对“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与企业的管理需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信息孤岛”和信息共享的矛盾- 不同的信息以不同的结构(如EMAIL、备忘录、通讯、演示文档、扫描文档)在不同的数据库、主机、文件服务器、应用系统上存在,而这些系统缺乏相互连接的信息渠道,数据被封存并缺乏应有的关联,从而给企业获取有用信息带来很大障碍。

“应用孤岛”和业务整合的矛盾- 针对自己某方面管理需求而引入的各种应用系统,在单个业务领域的管理上无疑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它们无法面向整个的业务过程,各个系统之间也难以紧密集成,使得企业“环环相扣”的业务被这些分散的系统“分隔”开来,企业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切换,造成运营效率低下和反应迟缓。

“资源孤岛”和资源协同的矛盾- 企业运作的基本元素 “人”、“财”、“物”、“信息”和“流程”,不能统一的被管理并在突破各种屏障和边界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调配和紧密的整合,因而难以为企业的目标进行一致性的协作和服务。

而协同应用的出现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协同应用提供了一种“整体应用”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全面的调控,更有利于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让这些被分隔开来的资源重新处于统一管理和调配下,使企业从获得“局部优化”到获得“整体优化”。

协同软件的基本思想、含义和难题: 协同应用的解决方案

针对“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协同应用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协同,业务的协同和资源的协同。因而体现在协同软件中便成为了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网状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随需而应思想”。

“信息网状思想”:企业中的各种信息都是存在着联系的,例如费用报销,这笔费用是什么时间花的,为哪个项目花的等等这些都是与报销单相关的信息。如果这些关联的信息被封存在不同的数据库或应用平台中,审批者就只能得到简单电子化的报销单而无从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协同应用则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它将各种分散的、不规则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张“信息网”,每个信息节点之间依靠某种,或某几种业务逻辑关系进行关联,访问者就可以完全突破信息孤岛的困扰从而轻松自如的穿梭在这张信息网中并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

在协同应用平台中,审批者可以从这张报销单开始,迅速了解各种关联信息,包括费用花费的时间、地点、金额,并进而了解这笔费用花费后的项目进展情况,总体预算情况等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真实的、全局信息的了解,而协同应用无疑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业务关联思想”: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化企业就象一台不停运转着的精密机器,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就象是机器上的各个部件,任何一个部件出了问题就会对整台机器的运转造成影响。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业务被分为各个业务环节并归属于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员负责,事实上这些业务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必须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运作。例如一个客户会,会涉及到客户名单(销售部业务)、市场宣传资料和方案(市场部业务)、相关物资领用或采购(行政部业务)、发票和费用(财务部业务)等。

关注某个或某些业务环节的传统软件由于无法对其它的业务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因而企业就不得不在多个应用软件之间切换以保证同步运作。而协同应用平台则可以对这些业务环节进行充分的整合并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的动作都可以轻松“启动”其它关联业务的运作,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从而实现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平滑链接。

“随需而应思想”: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组成了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协同应用将这些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并通过网状信息和关联业务的协同环境将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要进一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资源能够随着企业的某个目标或者某项事务而被灵活的组织起来并进行协作,为这个目标或事务“各司其能”并发挥最大的价值,换言之,也即各种资源能够随企业的需要而及时的响应并突破各种障碍实现一致性协作。例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每天都在发生着。

在协同应用平台中,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被打破,并可被随时调动起来组成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虚拟团队”。比如说一个项目的进行,随着项目的建立,各个部门的有关人员都可被加入到项目团队中,甚至可包括企业外聘的专家、相关客户、合作伙伴等。为统一目标而设的“虚拟团队”成员可以共享项目信息、被分配各自的任务、接受项目经理的监督、相互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参加网上的项目会议等。当然在这样的例子中,“虚拟团队”不光包含了人,还包含了财、物等资源,例如会议室、项目资料等。而在协同应用平台中,这些资源可以突破各种障碍而被迅速找到并集合到一起,并实现它们之间通畅的沟通、协调,从而保证目标的达成。

协同应用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整合了各种资源,因而协同应用平台也应具备如下三个基本特点:即整合性,实现各种信息及业务环节的关联和统一管理;联贯性,实现“以点带面”的连通运作;灵活性,实现“随需而应”的动态组合及相互协作。

总结起来,“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构建了协同应用平台的基本思想, 而“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是协同应用的三层含义,并对信息、业务和资源的三大孤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金达仁:协同商务创造价值2006-01-23 协同软件未来前景广阔 尚未开发的金矿...2006-01-21
协同商务—ERP之后的新宠2006-01-31 协同应用:引领新一代企业信息化应用2006-02-10
协同商务链与企业信息门户2006-02-12 金达仁谈ERP发展新趋势 应用新特点2006-02-14
SIMATIC IT 与协同制造2006-02-16 OA市场繁花似锦的时代为时不远了2005-12-30
协同有理 炒作不要2006-02-19 协同软件:企业管理者的车轮子2006-03-11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