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2
E=MC2,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的变化会对事物的本质和特性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数据开始占据人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存储速度的变革,是否也会引发时代步伐的又一次变迁? IP存储迈向万兆存储: 用户期盼存储速度革命 曾几何时,我们身处的年代被打上了信息时代的标签。从工业大革命开始就一直占据着时代标志物位置的工业技术,逐渐让位给以IT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通过解读以数据方式存在于各种介质中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巨大动力。数据则成为了时代前进的真正落脚点,谁能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数据,就意味着在时代大潮中抢得了先机。因此,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信息化社会逐渐形成的这二十年中,数据的特性也在发生着改变,数据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人类每18个月数字化产生的数据量,是此前所有世代累计的数据之和。不仅如此,IT应用的焦点也从计算、网络逐渐转移到存储这一环节。作为打破不同系统间数据和信息沟通壁垒,帮助人们重新拥有数据的控制和使用权,实现人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任何信息”梦想的依托,存储在如今的信息化进程中,已逐渐从附属角色转到历史变革的前台。 然而,存储技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整个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当IT系统的计算速度成几何倍数增加已司空见惯,网络传输速度在数年中实现从百兆到千兆乃至万兆的跨越,存储却历经SCSI和FC时代,始终在千兆和倍速层面蹒跚,四年一倍速的发展速率,远远落后于计算和网络的发展,成为IT系统中最迟缓和笨拙的部件,也是“计算-网络-存储”三角关系中最薄弱和缓慢的一环。存储速度,成为制约IT系统信息处理能力的桎梏。 与之相对应的是,信息技术的真正受益者和使用者们对存储速度的期盼却与日剧增。随着IT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只关心服务器和网络,而且对存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万兆网络已逐步替代千兆网络的大环境下,用户期望数据存储速度能获得大幅度提升,可以与计算和网络性能并驾齐驱,从而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需求。 IP存储迈向万兆存储: 万兆:似远非远的目标 要想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速”,存储技术的进步是唯一途径。在目前网络存储市场中,存在着FC SAN和IP SAN两种不同的主流技术,两者有着各自特点,但从未停止过对市场主导地位的争夺。FC SAN由于起步较早,而且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大容量存储网络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存储市场中占据上风。然而,随着网络带宽标准从100Mb/s迅速增长到10Gb/s,IP SAN迅速崛起,成为未来FC SAN的必然替代。 而面对存储速度的提升压力,FC SAN也同样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FC协议主要针对局域小环境,随着存储应用快速增长,更暴露出可管理性差、成本高昂、通用性和互操作性差、难以在广域部署,易形成信息孤岛等众多缺陷。而最令人沮丧的是,很多大型厂商对FC协议都抱观望态度,上游芯片厂商也纷纷停止FC芯片研发,FC协议发展缓慢,FC 8Gb标准目前已处于难产阶段。依托FC SAN技术的进步推动存储速度变革,似乎已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 而IP SAN要想承担起存储“提速”的重任,也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IP SAN的架构能够充分承载越来越多的存储需求,万兆网络带宽的普及也为IP SAN的发展打破了传输速度的藩篱,但IP 存储设备本身速度,却一直没有跨越千兆级。实现“万兆”存储,是IP 存储突破自身局限,赢得未来的阶段性目标。 共2页。 1 2 :
|
业界消息目录 IT业界
IT应用
新技术
硬件报道
软件报道
综合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