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0
合工理论(Theory of the Combine of Labor) 合工理论: 合工理论的概述合工理论是管理学一个新的理论前提,它向传统的分工理论提出了挑战。 200年以前,亚当·斯密以制造针为例论述了劳动分工的作用。而且,他的这一分工理论成了近代产业革命的起点,也成了后来的管理学家创建管理学的理论前提。 确实劳动分工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专业化和职能化管理。但是,这种理论发展到今天,负面效应日益显露出来。现代社会,一方面追求产品个性化,生产复杂化,企业经营多元化,如果片面强调分工精细和专业化,则使得企业的整体协调作业过程和对过程的监控越来越高,结果致使企业整体效率低下;同时,把人分成上下级关系的官僚体制,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相反腐蚀着人的精神,摧残着人的身心健康,以至于走到了分工与协作原则初始动机的反面。 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使简化管理环节成为可能。同时,与市场变化和高科技发展相对应的是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员工不再满足于从事单调、简单的复杂性工作,对分享决策权的要求日益强烈。 因此,合理分工孕育而生,它打破了分工理论的桎梏。合理分工强调几个优秀的员工或工序进行合并,使其组合成一个工作团队或工作流程。 合工理论是指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流程中。将流程中的活动适当合并到其他活动中,以降低流程成本,增加流程收益,使流程具有经济性。 合工理论: 合工理论的实质合工理论的实质是: ①创造更多的流程价值; ②节省更多的流程成本; ③产生更多的流程收益; ④节省时间、提高响应速度,从而缩短产品或服务周期; ⑤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合工理论并不否定分工理论,即并不否定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规模经济性。合工理论指在员工具有综合技能的条件下.合工(即不必分工太细)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服务质量。 合工理论: 合工理论的“知识型员工”假设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2l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社会、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市场由“卖方市场”彻底转向“买方市场”; (2)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 (3)产品种类繁多; (4)产品功能复杂; (5)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复杂; (6)自动化程度高。 与此相应,企业的员工则需具备多种知识、综合技能。 合工理论: 合工理论的优势与分工理论相比,合工理论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即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将几道工序合并,归一人完成,也可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工作小组或团队,以利于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另外,减少管理层次, 提高管理幅度,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而打破官僚体制,减少了审核与监督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内部冲突,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的个人发展。
|
企业管理目录 企业管理
战略规划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时间管理
培训考核
流程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文化
协同商务
信息安全
采购管理
资产管理
实施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