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6
物流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之为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物流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研究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寻求降低物流总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物流业水平的高低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业越发展,物流成本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的比例就越低。 美国商务部运输报告显示,美国的物流成本虽然逐年飞速上升,但是物流成本在GDP中比重却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如表1)。 表1 美国的GDP和物流总成本的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资料摘要、美国商务部运输报告 此外,近几年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与美国大体相仿,一般为10%左右。而据有关组织估计,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要达到20%。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元,按20%的比重计算物流成本约为1.78万亿元,2002年GDP超过10万亿元,那么,物流成本也就超过了2万亿元,高于发达国家一倍。 这说明,中国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同时也说明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非常大。加强对物流活动的管理,控制和降低物流总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将会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比较通过分析中、美、日三国物流成本,希望对中国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所裨益。 中美日物流成本管理的比较:一、美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美国关于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以权威的物流市场年度报告撰稿人RobertV. Delaney先生所一贯持有的物流总成本研究的基本理念为代表。他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Delaney先生给出的美国2001年的物流总成本的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2001年美国商业物流系统总成本单价:亿美元
Delaney先生已经连续13年编纂出版《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 "StateOf Logistics Report"),而对美国物流成本测算的年代则已经上溯到1960年。Delaney先生在给出物流成本结构时运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其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企业的各种物流活动之间,企业物流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考察个别物流系统要素的行为变化时,应尽可能的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发现相关系统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的模型包括四个层次: 系统要素:存货设施,运输设施,物流费率和服务。 系统关系:采购策略,产品定价策略和客户服务标准。 系统设计:系统需求,存货模型,选址模型,调度模型和整合模型。 系统管理:订单处理,包装和物料搬运,交通和运输,组织结构,绩效评估和控制,以及跨组织边界的管理。 3、所谓对物流活动的系统管理就是在进行物流管理决策时,要对各种物流活动成本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在既定客户服务水平的约束下,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权衡(Trade-of)。换句话说,所有的物流活动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运作成本,不管是直接的运输成本,还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或缺货成本。 中美日物流成本管理的比较:二、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物流成本管理一直受到日本物流界的重视,日本关于物流成本的公开调查是在1965年度开始的,以后每10年进行一次,这就是所谓的“10年定点观测制度”。 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要经历四个阶段(如图1),目前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基本停留在第三阶段。 图1 日本物流成本管理四个阶段 1997年日本运输省曾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在该统一标准中,对日本制造业的物流成本计算划分出三种类型: 1、按不同物流范围计算,即供应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物流费等五种物流费的合计; 2、按不同支付形态计算,即材料费、人工费、公益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和委托物流费的合计; 3、按物流的不同功能计算,即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和信息费的合计。比如按不同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材料费是指包装材料,燃料、消耗性工具、器具、备品等费用支出。可以根据出入库记录提取出某一时间段用于物流活动的材料消耗量,再乘以物品单价计算得出。人工费是指发给物流人员的工资、补贴、奖金等开支,或按整个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额等计算得出。 公益费是指电费、水费和煤气费开支,可以从整个企业的开支数额中,按物流设施和物流人员的比例计算得出。维护费是指使用和维护固定资产所支出的维修费、租金、保险费和税金等。先从中提取出能直接掌握的部分,其余部分可根据建筑物面积的设备金额计算得出。一般经费是指财务会计科目中的旅差费、交通费等,不能直接掌握的部分,可按人头均摊计算得出。无论采用何种物流成本计算方式,都应该注意:不漏项、不交叉重复、不失真、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中美日物流成本管理的比较:三、国内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函待解决,对于物流成本缺乏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具体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 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根据我国,2001年2月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的概念,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环节,其成本仅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 2、我国现有会计报表中所能体现的“物流成本”是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运输费、装卸费、仓储租赁费、流通加工费等。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这一部分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减少。而占比重较大的隐性成本,如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回程空载成本、异地调货费用等,则并未在报表中予以披露,因此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 3、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 这样使得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不利于进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4、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可得到如“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9%或20%或25%”;“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30%至40%”;“物流开支占销售额的5%至30%;而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如冷冻产品等物流费用比例更高,达到40%左右之类”的数据,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其原因在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是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也就无法得出确切的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 5、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成本, 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6、各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效应。物流成本各项目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某些项目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即各个项目成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仓储中心的建立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但仓储费用和库存费用可能增加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总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角度看问题,追求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低。 7、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全体为对象的,所以它是企业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从以上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实施现代化物流管理的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地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也就是说,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 中美日物流成本管理的比较:结束语 在借鉴美国、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充分认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并分别加以治理,最终实现以最小的物流成本,达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