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企业管理 » 实施运维 »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

2008-11-13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当其他要素数量不变,而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离开(或加入)生产过程时所引起的商品产值的减少(或增加)量,就等于该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服务报酬或其他报酬。这里很明显,决定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在新古典理论中,一般用生产函数来表明这种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边际生产力理论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

厂商的生产函数是Y=F(x[,1],x[,2],x[,3],x[,4]……),Y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出,x[,1],x[,2]……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F是生产函数。一般情况下,生产函数满足下面假设:产出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满足一阶偏导数大于零,二阶偏导数小于零,即附图:

一阶偏导数大于零表示,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等量增加,必然带来实物产出的增加,即边际产品大于零,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公理,厂商没有必要在产量减少时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二阶偏导数小于零也就是生产函数的凸性假设,表明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递减的,这是一个比一阶导数大于零较强的假定,这就是经济学中常常使用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规律,而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种要素的报酬超过了在少使用这种要素时损失的产值时,那么就会少使用一单位该种生产要素,并且如果这种不平衡没有消除,就会继续减少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直到相等为止,即:附图,

(注:实际上应该要素的报酬应该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收入(marginal revenue of product),而不是边际产值(value ofmarginal product),由于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主要是研究是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二者在量上是相等。)其中w[,i]是x[,i]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价格),P为产品的价格。这个结论可以很简单地从给定生产函数和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得出。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两要素形式和多要素形式

边际生产力理论有两要素形式和多要素形式来说明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两要素是指总资本和总劳动,在这种形式下,生产函数的形式是Y=F(L,K),L、K分别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多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可分辨要素的种类,就是在本文开始部分所采用的那种形式。两要素形式可以使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简化,但是这个模型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如何将一个厂商投入的不同质的劳动和不同质的资本进行加总,(注:加总问题是边际生产力理论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边际生产力需要一个总量劳动和资本的概念,资本的加总只能通过对其价值(格)进行加总的形式来实现,而资本的价格受到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利息率)的影响,即维克赛尔效应,从而使边际生产力理论成为一个循环论证。

)这也是在上个世纪剑桥资本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多要素形式避免了对不同的劳动和资本进行加总,但这种形式却远离现实,因为这种形式会使生产函数连续可微分的性质难以成立:许多厂商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比例,不可能单独地增减一种生产要素而不增减其他的生产要素,即生产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性,这样没有办法得出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因此边际生产力的理论适用范围非常有限。本文在这里分析的是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适用范围,因此,在这里采用的是两要素生产模型,将厂商的投入抽象地分为劳动和资本,而如何将异质的资本和劳动加总的问题给抛开,而抽象地认为劳动和资本是同质的。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对规模报酬递增的解释

规模报酬递增是现代化生产中必然存在的现象,那么边际生产力理论必然要对这种与其相矛盾的规模报酬递增给以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经济中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是由于有一种促使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要素被人们忽视了,只要加入新的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就不会存在规模递增现象:两种要素的生产函数解释不了现实经济的真实情况,在现代经济中,生产要素也在多元化,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等因素加入到生产函数中去,生产函数成了Y=F(L,K,T,I,E……),从而使生产函数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样处理之后,生产函数就成为线性齐次性,就可以满足于总额相符,从而就使边际生产力学说更加完美,甚至进一步找出科技、知识、教育等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来。这种学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错误,根据生产要素的性质,生产要素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生产过程的投入物,二是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科技、知识和教育的边际生产力,但是是谁根据这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而得到它的报酬呢?是工人,还是资本家,还是科学家?另外,科技和知识都是体现在劳动和资本中,不能从劳动和资本中独立出来,生产函数的形式应该是Y=F[L(T,I,E……),K(T,I,E……)],这样,从数学的逻辑上分析,自变量之间必然是独立的,即有完全的自由度。如果技术、知识、教育和劳动、资本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它们就不可能同时作为生产函数的自变量,即同时成为生产要素。因此,用多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使之成为线性齐次性,从而可以使之满足总额相符的方法,是存在着逻辑矛盾。

还有一种解释的方法是采用改变生产函数的方法,认为生产函数是不断变动,即将生产函数动态化而成为Y=F[,t](L,K)。认为在静态中,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只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规模报酬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生产函数发生了变动,而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还是归因于技术进步导致了生产函数的移动。在这里,我们用数学的形式加以说明:在静态中,生产函数的形式是Y=F(L,K),由于是规模报酬不变,即存在线性齐次性,因此可以得到:Y/L=F(L,K)/L=F(1,K/L),Y/L是单位劳动的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我们用y来表示,K/L是资本劳动比,我们用k来表示,那么,生产函数就可以表示成y=F(1,k),我们用一个新函数f(k)来代表F(1,k),那么就得出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这样的形式: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劳动比的一个函数,一般情况,这个函数是凸性,即f′(k)>0,f″(k)<0(如图中的f[,1](k))。

随着时间的改变,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函数的位置,生产函数从时间t[,1]的f(,1)(k)移动到t[,2]的f[,2](k)。这样在每个静态的时点上,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性,因此可以满足总额相等原理,从而生产要素可以按照边际生产力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在不同时间上,这种生产函数的移动体现的是技术进步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变动的生产函数不利于数学分析,因此把生产函数Y=F[,1](L,K)变形为Y=F(L,K,t),t代表着时间。进一步,新古典理论又把生产函数扩展到宏观总量生产函数,因素t不包括来自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是扣除劳动和资本增加投入的影响后剩下的部分。很明显,这样的处理方法和前一种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把技术、知识和教育等因素全部归因于时间的变动。

相关链接
中国移动网络运维管理的探索与实践2008-11-17 求实效 重引导2008-11-07
ERP项目完工后三道法宝防患未然2008-11-05 全面生产管理2008-11-05
门户掌全局2008-10-31 ERP系统运行的终极目标—-决策支持2008-10-29
优选法2008-10-29 IE七大手法2008-10-19
滚动计划法2008-12-23 ITIL提升中国电信运维管理系统建设2008-10-10
企业管理目录
企业管理 战略规划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时间管理 培训考核 流程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文化 协同商务 信息安全 采购管理 资产管理 实施运维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