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企业管理 » 实施运维 » 门户掌全局

门户掌全局

2008-10-31
“去年秦电发电约7100小时,是历年来发电量最大的一年,这对于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电厂而言,基本达到了满负荷状态。”2005年7月21日,总工程师米大斌在秦电会议室分析公司能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表示,“这主要因为我们厂生产管理水平,尤其是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和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这些水平的提升和秦电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不断优化密不可分,而搭建门户系统则是秦电整合与优化信息系统的重要手段。”

门户系统行使两大功能

“我们从2004年开始搭建一个通过门户来支撑的生产管理系统,使电厂的信息化建设向一个集成整合的阶段发展。这套门户系统的核心功能有两大块:第一块是通过门户把电厂原有用于生产管理系统的多个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以实现信息共享。第二块,我们基于这个门户平台,又新开发了一部分软件来实现一些新功能,以实现被我们称为‘四化(规范化、模版化、表格化和电子化)’的闭环管理。”米大斌说,“我们的门户系统框架现在已经初步搭建起来,到2005年底将基本全部完成。”目前秦电已有300多名管理人员使用了门户系统,未来还将推广到700人左右。

“有了这套系统之后,我们的一些管理思想和理念能很快地贯彻下去。比如,厂里有很多不同来源的生产任务,如果有的项目没有按期完成,门户系统就会在全厂首页上进行实时报警。”米大斌表示,“我们现在的生产任务都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进行发布,安排一个工作可以通过任务名称、任务标准、完成时间、完成人等设置发布下去,完成人接收之后开始工作,并需要回复,最后还要通过验收。而原来领导布置任务后,如果事情没干完或没干好,领导记起来可能要说一说、管一管,但有时也可能就忘了。现在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式管理,每一个生产项目都会在门户系统中留下痕迹。任务没有完成或没有回执,系统马上就会把该任务放到报警系统,然后马上就会有一大堆人来管这个事儿。”

整合是大势所趋

其实秦电自1992年开始投产后,在1995年就开始根据生产管理需求,尝试做一些诸如物资管理、缺陷管理的小软件。但由于当时忙于现场管理,经验不足,主要还是“救火式的工作”。

2000年,随着秦电计算机的普及,几乎每个专业管理人员都有一台计算机,并相继出现了20余个应用系统。米大斌认为,“这些应用系统,如资源管理、工作票管理、实时显示、绩效考评、特种工具管理等软件在秦电的各个专业、各个系统和各个部门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当时这些软件基本都处于孤岛的状态,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屏幕上也显得很杂乱,给秦电的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要想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适应国内电力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新环境,仅靠这些独立运行的软件和系统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着手对这些系统进行整合。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IBM门户支撑的生产管理系统,使秦电的信息化建设向集成整合的阶段发展。”

现在秦电把原来的应用软件,都放到了一个门户系统中,电厂的主要业务都放到门户的首页上。其中包括电厂生产管理的6大核心业务: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发电运行、检修管理,燃料管理和技术监督。另外还包括了生产日志等内容。米大斌表示,“我通过浏览一个页面,就可以很快地、方便地、很友好地把秦电一天从宏观到微观的生产信息都实时了解到。比如要看出全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隐患,非常方便。”

消化EAM

在通过门户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秦电还顺势消化和理顺了一些以前应用效果并不很理想的重点应用系统。1997年,秦电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引进了MRO公司的资产管理系统(EAM)。该系统的管理理念比较先进,但由于当时各个业务系统未能很好结合,信息采集、审批、发布缺乏电子化的手段,内部工作的一致协作能力较差,不能对广泛分布在厂内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等等,制约了秦电的现代化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2004年,秦电采用了MRO公司新版EAM软件——MAXIMO 5.0,以设备管理为基础、工作管理为主线,把采购流程和库存管理有效地整合起来,使各业务模块实现了无缝连接。

在检修管理方面,通过将工单模块与工作流相结合实现检修缺陷管理,并细化标准作业计划和故障代码,提高检修的知识积累;在定检管理方面,使用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和工单实现定期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自主开发的程序实现定期工作安排和执行管理;在库存控制上,实现了物资库存管理;在采购管理方面,确定了采购流程,并实现和采购网的无缝连接;在资源管理上则实现公司及员工的信息管理。

借助新的EAM系统,秦电建立了一个整合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既规范了资产管理制度,也明确了资产管理的各业务模块,同时各子业务的工作流程更加流畅,业务之间实现了自然联系。

绩效系统直接效益600万

秦电在消化引进的管理软件的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以运行参数考核系统为代表的应用系统。米大斌表示,“虽然这只是个小软件,通过大约三四年的实施,秦电自主开发的绩效考评系统已经把员工的能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我们算过,这套系统运用之后,每年产生的直接效益,就有600万元左右。”

通过上这套系统,秦电生产过程中包括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在内的很多数据指标水平都得到提升。由于提高了管理水平,避免了很多次的灭火和事务停机,而避免一次灭火,至少可以为电厂节省几十万元。如果运行维护人员对设备非常用心地去管,不超温不超压,整个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寿命将会极大地提高。“如果这些指标没有上去,2004年秦电如果还要发电7100小时,很可能会出不少事故。”

信息安全等同设备安全

由于运行参数考核等信息系统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决定了员工的收入,秦电还对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绩效考核系统运行得不好,比如稳定性有问题,咱们的职工是不干的,因为这将牵涉到每位员工的利益,肯定会在厂里产生很大影响。现在我们把整个计算机的安全也等同于整个发电设备一样,在考核时,如果这套系统非正常停机一个小时,就要扣信息中心主任曹旭400块钱。”

据曹旭介绍,秦电目前专门设有计算机安全联网小组,从几个方面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首先保障秦电的门户系统不能被外界的黑客攻击、盗用,我们有一个比较严密的安全组织和保障措施,我们现在这套系统和我们的发电机组本身的系统有非常可靠的物理隔离。其次,为了保证自身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我们每一个季度还要开一次安全例会。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大集中的,为保障数据安全,我们采用了IBM的p系列650服务器双机热备的方式,应用服务器选用4台IBM x365服务器,我们会定期进行安全备份和性能检查,我们还强调局域网用户的活动监控,并定期地进行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的扫描。此外,我们还请包括赛门铁克在内的专业公司来制定安全策略,部署安全软件,包括各种各样的防火墙、逐级隔离的措施。总之,我们首先考虑数据库的安全,其次我们对大的应用系统实时备份,能保证及时地往上传。”

曹旭还表示,秦电门户系统中首页的绝大部分信息是共享的,现场的信息绝大部分也是透明的,普通员工浏览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重要的特殊业务和特殊数据,则需要授权,在门户中也设有权限设置。“比如,我们每年电厂要在生产管理上投入几千万元,这些预先设定好的项目和预留资金,就需要保密。”

IT部门自主有道

目前秦电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及部分应用系统的开发是由该公司信息中心人员作为班底成立的晨砻信息科技公司来运作。从2000年开始,该公司就开始立足于为发电企业提供具有实效性较强、价格上也比较实惠的产品。比如在秦电应用效果显著的运行参数考核系统就是晨砻信息科技公司开发而成,而该软件也已在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得到了应用。

此外,晨砻信息科技公司还从2000年开始搭建了晨砻采购网这一电子采购平台,这也使得秦电公司在国内发电企业中成为应用电子采购的先行者。经过5年来的应用,也获得了明显的投资收益:目前秦电公司95%以上的物资通过网络采购,累计交易额2.6亿元,70%左右的采购物品获得不同程度的降价,综合比较节约采购资金2430万元,采购周期平均缩短了40%。晨砻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刘伟表示,“晨砻采购网电子交易平台的投入使用,不仅降低了秦电公司的采购管理成本和采购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发电企业管理软件的3种模式

“从1995年到2000年,秦电每年平均要在IT上投入300~400万元,2000年成立晨砻信息科技公司以后,秦电大约每年投入500万元。”在总结10年来秦电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时,米大斌表示,“国内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无非三个途径:第一是原版引用国外的管理软件,这对于平地而起的新建电厂,还是比较适用的,这样的软件也很多,新建的企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都可以按照软件的要求来做。第二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电厂现场管理的需求,用户自己定制开发。而第三种方式就是互相结合,既有引用,又有开发,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这种方式如果用于比较老的企业,,就会很难推行。因为咱们的人员配置情况和国外的管理理念差距太大。国外的一个工程师可能既管设备的维护,也要管设备的采购。他们的工作量差不多相当于我们3~4个人。”

米大斌表示,单从技术软件开发水平来讲,晨砻不敢说是国内最好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妨碍他们做出电力行业最好的应用软件,因为他们在两方面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支撑,第一,晨砻本身也是秦电控股的公司,电厂能给予它充足的管理流程以及发电专家的支撑,能够使他们更容易把握住电力行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特点。第二,他们寻求了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如像IBM这样有实力的IT厂商,也可以对信息技术有比较好的把握。

公 司 简 介

秦皇岛发电有限公司原名秦皇岛热电厂,成立于1991年12月,现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68亿千瓦时,员工人数约为1600人。该厂由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和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按1:1的投资比例共同组建,总投资34亿元。该厂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两台20万千瓦抽汽供热凝汽式燃煤机组,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发电投产,这两台机组担负着秦皇岛市区533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二期工程为两台30万千瓦冷凝式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发电投产。目前,公司正在筹建两台30万千瓦供热发电机组的三期工程,两台机组有望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投产发电。

相关链接
ERP系统运行的终极目标—-决策支持2008-10-29 优选法2008-10-29
ERP项目完工后三道法宝防患未然2008-11-05 全面生产管理2008-11-05
求实效 重引导2008-11-07 IE七大手法2008-10-19
中国移动网络运维管理的探索与实践2008-11-17 边际生产力理论2008-11-17
ITIL提升中国电信运维管理系统建设2008-10-10 短期产能调整方法2008-10-08
企业管理目录
企业管理 战略规划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时间管理 培训考核 流程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文化 协同商务 信息安全 采购管理 资产管理 实施运维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