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26
中国的物流业将如何应对外资挑战的话题,近来已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但上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德国物流协会纷纷宣布携其本国知名物流企业参加10月份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深圳高交会国际物流论坛,并以此为契机选择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的消息一公布,却真的使业内人士第一次感受到“鬼子要进村了,我们怎么办”的威胁。 进入新世纪,物流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循环型物流(ReverseLogistics)的提出。这是现今物流的最高境界,也必将像供应链管理那样影响整个商业社会,中国的物流业最起码应该有这种追求。 其实,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高端客户早已被外资物流企业所垄断,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所做的基本上是低端服务,而且这部分低端服务也只是作为国外物流公司的外包供应商而提供的,利润率相对较低。但正是这种情况,锻炼了中国本土物流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未来全部开放的物流市场中,究竟谁会在竞争中取胜,谁会笑到最后,目前无人可以做出论断。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规定的过渡期内,出于投资成本考虑,估计国外物流公司仍是采取与本土企业合作外包的方式经营,这一时期,本土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结合自身优势,迅速扩展市场分额。在这一时期必然是淘弱留强,目前大大小小的由运输、储运发展而来的所谓小物流公司必将转回其本行,而那些网络全,服务功能强的综合性物流公司则可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物流产业以及相对生产力现今仅仅达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要明白中国物流管理走向何处,物流企业将如何影响合作企业的经营模式并最终生存下来,物流经理如何改变自己的角色,我们都必须首先弄明白国际上物流管理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阶段。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物流发展分为4个时代,即60年代,七八十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在概念化的6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并没有很大的改进。在发展、革新的80年代,美国企业全面进入物流领域时代,现代物流诞生。随着物流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逐渐被企业接受,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主动积极的改善企业的物流系统,并开始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在整合的90年代,物流界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在于,物流强调的是单一企业内部的各物流环节的整合,而供应链并不仅是一个企业物流的整合,它所追求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有链条企业的物流整合。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有如下几个特征:在供应链上,两个以上企业结成长期的战略同盟,并对相互之间的物流进行整合和同步管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已经不是传统交易中的竞争对手,形成了长期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共同拥有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出货信息等,信息技术成为系统的关键;由于利用供
由于物流在中国是新兴产业,各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大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局限于美国60年代的运输、仓储和配送领域内。改变观念,加快发展的步伐是中国物流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