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30
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也是项目管理学术领域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今年7月份出台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为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决定》指出要“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和投资的运行态势,并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管理信息化的一系列决定和指示为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初步的分析和建议,不妥之处,请学术同仁指正。 1 项目投资是21初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引擎,也是引发中国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项目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8000多亿元建设国债,直接带动商业银行配套投资4万多亿人民币,开工一万多个国债建设项目,1998—2001年间各年度国债投资项目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1.5、2.0、1.7和1.8个百分点,是全球经济景气持续低迷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保持我国九五经济年平均增长7.7%的重要保证。2002年我国在建项目总规模达4.4万亿人民币,2003年我国在建项目建设达到5.5万亿人民币,与GDP的比率为43%。项目投资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也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发动机之一。 但是,我们注意到项目投资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项目投资宏观失控也一直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总根源和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陷患。 从1956年的经济冒进到1996我国经济“软着陆”,中国的经济建设先后多次出现周期性经济过热,其主要原因是项目投资失控,新开工项目过多。每次治理经济过热的对策都是紧缩银根、通过行政手段停建新开工项目,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性的经济疲软,在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项目扩张。项目投资失控直接诱发的经济过冷过热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项目贷款机构巨额的金融不良资产。1998年8月,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同时,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划拨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经营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1万4000亿元人民币,但是到2002年7月,新积累起来的不良资产又超过了20000亿元,加上我国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五万多家农村信用社,2000家左右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总额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巨大的不良金融资产被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公认为制约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中国经济前景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造成金融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项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产生的过度重复建设。据央行对“七五”时期2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抽样调查,在近3500亿元的总投资额中,银行贷款占1000亿元,其中1/4的项目贷款成为不良资产。 行业投资过热或过度重复建设首先导致该行业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以玻璃行业为例,1992年,受当时项目投资规模的拉动,浮法玻璃的成本利润率高达138%,销售利润率也高达100%,市场销售需求引导各地纷纷上马玻璃生产线项目,1995年至1997年,玻璃行业每年新增投产约1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最终的结果是,玻璃行业供过于求,浮法玻璃价格从最高的200元/重量箱,猛跌至60元/重量箱。1997年,玻璃行业亏损近10亿元。资金亏损,企业停产,许多项目竣工之日就是亏损之时。1998年,国家投资项目监管部门采取淘汰落后小玻璃、三年不上生产线、制止低价倾销等措施,玻璃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经济效益开始好转。 2000年,玻璃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利润总额16.9亿元,销售利润率9.1%。但是,市场销售形势的稍微好转又刺激形成了新的重复投资,1999年以来,新建、在建和筹建的浮法玻璃生产线39条,形成生产能力8788万重量箱,十年内的第二轮重复建设,使得平板玻璃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激增近两倍。在2002年我国13个重点行业全面盈利的大好形势下,平板玻璃行业效益却一路下行,进入全行业亏损。其它行业在加入WTO新形势下的项目重复建设状况同样令人担忧。 2 加快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是防止行业投资过热避免过度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造成新形势下项目投资宏观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真实、动态的行业投资总量信息形成机制和渠道。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项目投资审批决策权力的不断下放,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人工纸介质为主体的投资项目信息采集渠道和模式已经基本解体,但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项目总量信息采集,汇总机制和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国家投资项目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和微观企业投资主体都缺乏投资项目总量信息的新的投资项目信息不对称。 因此,加快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行业投资项目宏观监测评价与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分行业、分地区、分产品自动采集动态、真实、系统的投资项目总量信息,通过投资信息的查询与发布服务,引导投资主体进行正确的项目决策,有效避免投资项目的过度重复决策(建设),全面提高重大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有效解决投资信息不对称,确保中国经济待续稳定增长的和金融资产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经过20多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项目决策分散化的项目投资格局。政府审批项目的权力不断下放,企业自主项目投资的权力和责任不断增加,政府投资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正在由以行政手段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通过财政、税收、利率、汇率和产业政策、投资总量信息披露等进行间接调控。但是,无论是企业投资主体的微观项目决策管理,还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宏观总量调控都需要动态、实时的投资项目总量信息――含地区总量和行业(产品)供需总量信息。 企业投资主体根据宏观的投资总量信息决定是否进行项目投资,政府投资宏观调控部门根据投资总量信息来决定适度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利率政策等。因此,如何动态统计、分析全社会项目投资总量并为投资者提供预报预警信息,是全球化和买方经济形势下,保证微观企业提高投资效益和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协调、高速增长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全社会投资项目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一直把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发布产品已有产能和正在形成的新增加能力来指导全社会投资活动列为深化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资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和举措。198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正式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受当时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项目管理决策体制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项目信息由项目建设单位人工纸介质报项目所在地的县、市计委,然后逐级手工纸介质汇总至上级计委信息统计部门,一直到国家计委,由录入员把人工纸介质逐级汇总上来的项目信息输入到项目信息系统中。由于系统缺乏源头数据,无法真实反映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动态供需总量信息,无法实现引导全社会投资导向,达到投资供需总量均衡的目的。 但是,经过近十年的修改完善,该系统还是在98年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在国家投资主管部门的项目审批信息的数据库汇总、查询中起到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全领域的投资项目信息化,1998年,国家计委投资司、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宏资讯项目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国家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课题,研究基于互联网和国际项目管理思想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在此基础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决定建立以一万个国债项目作为监管对象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信息进行在线稽察。但是,无论是项目审批决策过程的信息分析与发布,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在线数字稽察,都依赖于如何解决从项目源头自动获得动态、实时、系统的项目信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整体上思考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与全面解决之道。 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背景、现状、问题与对策:3 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项目造价管理和图纸CAD等环节起步,主要在VAX等小型机做一些编程应用工作,程序规模小,应用效果不理想。80年代随着桌面PC机的普及,桌面项目造价软件(即工程概预算软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国外的P3、PROJECT等桌面项目管理软件也进入中国。在宝钢等大型建设项目中,国外高端项目管理软件也开始引进试用。1988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称固投系统),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运行投产全过程的动态信息实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跟踪管理。系统对项目源头信息的采集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验收总共设计了六大阶段111个指标参数的指标体系。 由于源头信息由人工层层汇总上报,系统无法从项目建设现场自动采集项目信息,系统无法实现预期的功能目标。固投系统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有效的国家级建设项目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基本前提是:第一,必须在项目业主单位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在项目业主单位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国家级建设项目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必须与之无缝联接,自动采集项目源头信息。由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面对的是一个一次性、时间期限十分紧迫的管理过程,国内项目业主(项目建设单位)自行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多数是在没有投入试用的情况下,项目已经竣工投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虎头蛇尾,成功率极低。 实践表明,不仅我国建设单位自行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率低,国外引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和销售情况也不理想,1998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中国之行的主题就是推介微软Project98,原本预期会在中国引起一场项目管理软件热,但最后的市场业绩也是大大出乎预料。项目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讲是项目管理思想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投资体制、项目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 国外项目管理实行严格市场化和私有化条件下的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度,其项目管理软件的思想方法,控制理念短期内很难在国内实际中全面推广使用。我国项目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思想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外项目管理软件不可能真正适用我国的项目管理实践,沿用国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的自行开发的系统也不可能真正实用。 (1)在项目管理体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理制度、合同法制度都已经十分成熟,而我国这方面的制度在陆续出台和完善实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外投资项目普遍实行注册备案制,而我国实行分级授权的项目行政审批制。 (2)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方面,国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进度控制为中心,以进度管理为基线完成项目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控制。我国长期以来以项目造价管理为基础进行项目控制。 (3)在项目造价管理控制上,我国一直实行五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量价合一,政府集中控制”的工程定额管理模式,而国外项目造价管理模式是“量价分离,清单报价”。因此,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资源控制理念和方法从根本上无法适用中国的项目管理实际需要。 (4)在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上,我国的项目质量划分及项目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在验收标准和数据结构设计深受我国汉语言文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数据结构十分复杂,国外的项目质量管理软件无法适应复杂的汉文化表结构。项目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数字化就像五笔字形输入法发明之前汉字的数字化那样,影响着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5)国外的高端项目管理软件包使用前提是要有一套统一的完整的进度、造价和质量编码体系。而我国的实际项目管理模式是:每个行业都设有质量、造价和计划管理部门,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系统划分和编码,从而质量、进度和造价三套编码之间不能相互统一,成为实施项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天然屏障,对此,国外项目管理软件只能望码兴叹。 国外成熟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系统也无法直接移植到中国项目管理行业,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的投融资体制和项目模式等原因外,PIP还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与国家的相应政策和法律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开发适合中国项目管理特点并能与国际接轨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系统,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现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和问题是: (1)我国微观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上仍然处在分阶段(即规划、设计、施工、投产),分流程(即造价管理、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的局部应用水平,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和项目各管理流程信息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无论是项目参与方内部还是各项目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参与方与政府投资项目部门之间,都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基本上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2)我国微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主要投入在施工阶段,主要解决如何把事情做对,对于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重心是项目概念阶段的信息化,核心是解决如何做对的事。 (3)我国宏观、中观(地区/行业)投资监测评价与决策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缺乏国家级的整体规划,目前处在各部委、各行业、各省市各自为战独立重复开发建设的局面。如不及时采取对策,那么建立国家投资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投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防止行业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金融安全就会随时遭遇投资失控引发的波动和风险。 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背景、现状、问题与对策:4 国外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国外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心也是在建设阶段,主要经过了三个不同发展时代,形成了结构与功能完全不同的三代信息管理系统。第一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品用于20世纪60-70年代基于大型计算机的集中式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二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品用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而兴盛起来的桌面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典型代表是微软的PROJECT。第三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项目控制论、项目协同学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思想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 )。 第一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大型计算机的集中式项目管理,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开发应用。这个时期的项目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数据的处理计算完全在主机上完成,因而容易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项目信息资源,形成跨国国际工程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当时的大型计算机十分昂贵,因此,第一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投资的大型国家项目和以贝克德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著名项目管理顾问与服务公司才有可能开发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技术引进规模的扩大及世行贷款项目的恢复,我国许多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如宝钢项目、大亚湾核电项目、三峡工程项目等,先后引进了国外第一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价格在几十万美元至几百万美元之间,其中最大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是三峡工程项目,引进加拿大的项目管理软件及政府贷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投资为三千万美元。 第二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桌面台式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而兴盛起来。桌面台式PC机和局域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被一般的小型建筑企业或项目经理部甚至个人顾问工作室所拥有,于是,80年代中、后期,各种各样的基于桌面计算的项目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至于美国的《PC》 杂志每二年都要对新上市的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最佳项目管理软件评测和评选。九十年代初,以微软PROJECT和美国PRIMAVERA公司P3软件为代表的国外桌面项目管理软件经汉化后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项目管理市场占主流地位的项目管理软件仍然是进口汉化后的第二代桌面管理软件,市场价格在几千至几万美元之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项目信息门户平台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在20世纪90年末期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并进入商业化运行,得到政府投资监管部门、大型投资项目业主和许多跨国工程承包公司的认可,成为大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结构和方向。 第三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思想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融合创新的结果。16世纪现代城市兴起和土木工程技术建立以来,工程项目管理的重心一直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与控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PMA)先后提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的理论和知识框架,PMBOK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和管理过程引入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学,为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处理模型提供了理论框架。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产生了项目控制论思想。项目控制论的核心是提出项目信息处理的战略结构与模型,它与传统工程控制思想不同,强调基于项目信息处理的项目总控(Project Controlling)模型。项目总控模型既是一种项目信息处理的战略结构,也是信息化条件下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型和管理流程。项目总控模型由德国Peter Greiner教授等人提出并在德国统一后的铁路改造和慕尼黑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中成功应用。项目控制论既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和创新,反过来也为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与项目总控思想的起源时期一样,在美国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项目协同学思想。项目协同学的核心思想是:工程项目中供方与需方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传统的工程计量和合同条款基础上,而应该建立项目建设各方共同的核心价值基础之上。按照传统的工程项目理论,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与分包商之间,承包商与监理商之间,等等,必然存在利益的冲突,但实际上,在全球化和客户竞争导向的经济环境中,对于每一个项目,所有项目建设参与方都能找到比合同价值更重要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如更快地把项目交付给项目最终用户,共同为项目的最终使用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文化杰作等等。基于这些核心价值基础,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项目建设方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等所有项目干系人(也表达为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主导关系不是基于FDIC条款的竞争关系而是基于共同价值基础的协同关系(也表达为伙伴关系)。项目协同思想为项目建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确定了新的价值理念,也为建立统一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方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项目控制论思想、项目协同学思想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三大分支,PMBOK定义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项目控制论描述了项目管理组织的集中总控信息处理模型,项目协同学给出了项目管理组织之间信息分享和协同竞争的思想方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在90年代后期的商业化运用为第三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信息门户平台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提供了技术实现方案。由于项目信息门户平台PIP的理论基础比企业信息门户(ERP和EIP)的思想理论更具有实践基础,项目信息门户平台产品比企业信息门户产品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与成功,PIP是世纪之交互联网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硕果仅存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体现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结构、功能和应用模式三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1)在技术结构上: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实现了对第二代桌面/局域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超越和对第一代集中式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否定之否定回归。第一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全依赖主机的数据处理和项目信息存储积累,工作端保存和处理信息的自主性很小;第二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了终端的计算能力和范围,但是削弱了服务器对项目信息的集成处理和整体控制能力。第三代项目信息门户平台系统的技术特点是:第一,首先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个人提供强大的桌面计算功能,即保留了PC时代桌面系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信息处理自主性;第二,第三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了数据中心的功能和权力,不同地理位置或物理地址的个人桌面计算的结果首先保存在系统的数据中心,从而完成了对第一代系统信息集权处理模式的回归,为企业积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培植企业和国家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项目或需重复建设项目尤其关健)。 (2)在功能结构上:首先,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改变了传统的项目信息处理流程,通过大大节省项目信息管理和沟通的效率有效地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研究和统计表明,建设项目中10%和33%的成本增加都与项目信息沟通问题有关,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中,信息沟通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传统的项目信息处理流程是各项目参与方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提供了集中共享式的信息处理模式,从而为真正体现项目信息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数字化、远程协同和为虚拟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提供多媒体和跨平台的数据链接和共享,在授权机制和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同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和制造、安装、政府项目监管部门之间跨越组织和物理位置的界限,登录统一的网络入口,进行项目数据交换和共享,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项目各参与方乃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益。 (3)在产品结构与应用模式上:首先,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本质上是一个项目门户网站,对于不同的项目用户,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准备了不同的应用模式。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或行业性项目监管机构,提供整个网站建设方案及软件;对于项目建设周期短投资规模不大的建设项目,提供全套的软件在线租用服务,从而真正体现了软件就是服务软件产业发展理念。其次,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不仅仅是一个为各项目参与方提供的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而且还是以项目建设为主题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项目信息门户平台的技术平台和采购合同的信用认证机制上实现各项目参与方之间以项目建设与服务为内容的真正意义上的B2B电子商务)。 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在国外工程项目文献中更多地称为Project Extranets,目前国外已经提供成熟的Project Extranets服务的产品或公司是:美国Bidcom.com,Buzzsaw.com,Projectgrid.com,Projecttalk.com,欧盟Project ExtranetsBuild-online.com ,其中许多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已经提供了项目材料与设备网上采购投标等第三方电子交易服务,项目投资方,项目建设业主代表,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承包商,银行,土地、环保、档案等政府项目监管部门,大家在同一个Project Extranet平台上完成项目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以及相应的B2B,B2C,B2G电子商务,如Bidcom.com和Build-online.com。近一二年来,在全球电子商务网站极不景气的形势下,PIP的B2B电子商务满足了大型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的需要,其交易规模发展迅速,体现了项目信息门户平台正在由信息管理为主向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并重的方向发展,随着宽带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项目管理知识与标准的国际化推广,Project Extranets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首先是为大型建设项目管理应运而生的。 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背景、现状、问题与对策:5 加快我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涉及到微观项目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的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涉及到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稽察办等)及职能管理部门(国家统计局、档案局、财政部、审计署、环保局等)投资项目注册备案、审批、审核等投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从国家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角度来看,投资管理信息化是政府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集成,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从建立国家投资宏观调控机制和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工作。由于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涉及到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也涉及到其它职能部委,因此,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应该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持制定。 (2)国家科技部门应该从战略高度着手建立符合我国投融资体制特点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IP技术体系,建议列入国家863计划“十一五”的重大专项。 (3)项目管理学术界应该把项目管理信息化作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为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型和算法。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放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市场,建立市场机制、法律机制、信誉机制相结合,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配套,政府决策管理与投资管理专业机构分工协作的投资信息采集与发布机制。国家发改委(及各省、市、自治区发改委)投资主管部门是对我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宏工程)子系统――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牵头组织单位。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可研、招标、实施,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建议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引进市场化机制,通过招标机制确定系统的规划设计单位,真正开放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市场。其次,要建立平等分享,宏观、中观、微观互联互通互赢的市场化、专业化投资信息采集与发布机制。如果国家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仅仅解决政府投资审批与办公的数字化、网络化问题,那么系统最终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各项目管理软件厂商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和维护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良好的项目管理软件产业生态环境,避免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防止出现企业管理软件(ERP)市场的低水平价格战和因缺乏行业产品标准的概念战,使得项目管理软件成为国产软件的新增长点。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