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新兴的IT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三个误区: 一是企业所运用的考核方案不合理,二是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缺乏激励作用,三是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必要的培训。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工业发展咨询公司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链,即职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这一模式,目的是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
企业成功和发展来自于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高水平绩效。因此,如何提高并保持员工的绩效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新成长的IT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松驰、责任不清等现象。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
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三个误区
1.企业所运用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许多企业没有为各个岗位设置恰当、可行的考核指标,如一些职能管理部门,由于他们的工作成果难以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就忽视了对他们的考核,或者仅是简单地考核其出勤率等易于量化的指标。此外,许多企业错误地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在年底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下评估。
其实,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绩效评价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还应包括更为重要的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等内容。因此,在实践中一些市场领先企业,如微软公司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和流程,以便使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反馈能够做到制度化、定期化。
2.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缺乏激励作用
在一些企业中,员工个人收入中的固定部分所占比例过大,而与绩效挂钩的浮动部分所占比例过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管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其收入相差很小的现象。有些企业尽管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考核,但是考核完就完了,没有将员工的收入与其考核结果联系起来。还有些企业在年初也制定了计划和奖罚办法,但是在随后的工作中又随意进行修改,年终时也没有完全兑现。这些都使得考核流于形式,企业不能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3.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必要的培训
IT企业对中层管理者提出了比其他企业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业务、敬业勤奋,同时还必须善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部门和组织的目标。但是,许多管理者明显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企业忽视对中层管理者的开发,没有及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培训。这就造成了一些管理者或者不会做计划,或者在工作中忽视与员工就绩效方面的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
面对以上问题,一些人主张完全照搬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够迅速、彻底地解决所有问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企业带着问题发展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识别出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并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它。
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链提高企业绩效
正是基于这种简单、实用的考虑,同时借鉴行业内顶级企业的先进经验,工发咨询公司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链,解决绩效管理中的问题,见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