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 营销管理 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站内搜索 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信息化软件应用 » CC 协同商务系统 » 透视印度软件业:在经济衰退中慢慢成长

透视印度软件业:在经济衰退中慢慢成长

2003-02-13

经济低迷,IT需求下跌,全球的软件业都被经济衰退弄得心神不宁。印度的软件业相信这个行业必须以成熟现代的管理、技术,配合该国一贯的低成本和快速服务,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附加值。印度软件业,就在经济衰退的阴影下一点点地成长着。

全球IT业务外包中心

费尔罗兹是印度国家软件及服务企业协会的主席。他不打高尔夫球,但是他很喜欢拿有关高尔夫的故事来打比方,例如一个美国的CEO有一次在高尔夫球赛中突然问了对手一个问题,从而干扰了对方的注意力,自己得以一杆进洞,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引导胜利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你们公司不在印度开展业务?”这种偶发性的问题直接导致印度成为全球IT业务的加工中心。“当那些大公司的CEO放松时打高尔夫球,他们有时会谈论印度,这样很好。这启发了我们IT业务外包的思路。人们不再仅仅把印度当成一个阿富汗的邻国了。”费尔罗兹说。

毋庸置疑,美国是印度IT业务外包服务的主要市场,印度的软件加工已经渗透到硅谷的中心地带。印度软件协会的报告表明,在经济衰退中,企业更需要通过业务外包,投入有限的预算,渐渐将竞争对手甩开。印度软件加工业的低成本,无数成功项目所证明的实力,以及应用技术方案解决商业问题的能力,都为印度软件业走高附加值道路创造了条件。

在全球软件服务的市场中,印度公司已经占到1.5%~2%的份额,他们的业务遍及全球各地,低成本、高技术为他们赢得赫赫的名声。根据行业的数据,在从事软件服务业的人中,有16%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或者美国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在历经5年左右高速增长后,印度软件行业也到了一个瓶颈的关口,发展趋向稳定。恐怖的“911”事件后,印度独立自主的IT软件出口前途逐渐黯淡。业内人怀疑恐怖事件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经济衰退,企业会削减IT开支,并且解雇成百上千原来为其服务的印度软件工程师。

软件协会已经把到2002年3月的发展速度下调到30%~35%,预计软件出口额保持在82亿美元左右。看起来出口额是不低,但是发展速度相比2000~2001财年55%的高发展率来看则是低了不少。

三大威胁困扰印度软件业

大型的软件公司如Infosys技术公司和Wipro都宣布调低销售增长预期,增长率都从100%下调到67%左右。大公司尚且如此,处于行业价值链末端的小公司就更甭提了。整个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萧条,招聘率下降、员工工资缩减、取消福利。很多年轻有为的软件工程师当初是千辛万苦完成了学业,本想捧个金饭碗,没想到这么快就失业了。

“前途非常迷茫。”在纳斯达克上市的Infosys的主席莫斯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看清了在印度IT行业辉煌背后的隐患,IT行业在亚洲领先的印度面临了很多挑战。有三个不利因素干扰着印度,软件业和软件企业进退两难。

首先,是恐怖事件的直接影响。在美国IT业界的眼中,印度与阿富汗,与塔利班没有差别,都是穷国;印度人与拉登,与恐怖分子都一样,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恐怖事件发生之后,使馆给印度软件工程师的签证立刻停发,大部分与印度IT企业的洽谈合作协议暂缓,再也没有人愿意冒生命危险,乘飞机跑大老远到印度来考察访问。

“如果海外公司想与我们合作搞业务外包,他们就必须到印度来,来看看我们的企业、员工和管理制度。但是现在没有哪个CEO愿意乘飞机旅行,所有商务洽谈都停滞不前。这是非常致命的。”Tata集团旗下尚未上市的IT咨询服务公司,也是印度国内最大的IT服务公司的CEO诺曼达说。

尽管Infosys和Wipro本季度的财务报告超过了市场预期,但是市场分析家说,“911”事件对印度软件业的影响至少还要持续两个季度。

恐怖事件另一影响是加剧了经济衰退,美国高科技公司都大幅缩减了IT投资的预算,产业链层层递推,“牛尾效应”传到了印度,IT业面临产业调整,软件公司必须在狭小的成本空间内辗转腾挪,势必更加吃力。

局面最吃紧的是从事新软件开发的企业,例如互联网门户网站,这方面的盈收占到企业收入的60%。客户对成本的苛求打击了孟买一大批软件门户。

另一大分支系统维护情况却迥然不同。这个分支虽然属于低附加值,但是在经济不景气下,它倒是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收入。有的大公司40%的收入来源于此。

第二大威胁是行业本身发展不和谐。第一波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如TCS、Wipro、Infosys、Satyam越做越大,但是它们都是一两个拳头产品支撑整个公司的收入,产业规模和品牌内涵上有不少空白点。软件业兴盛后,不少中小企业一拥而上,将市场挤得水泄不通。

面临更多选择,客户的要求更高了。他们希望IT服务商不仅要专业,能打造全球服务,还要能提供从咨询到实施一整套端对端的服务。“现在这段时期不确定因素太多,客户都希望能挑选一家IT服务公司,一起长远发展。”Infosys的一名经理说,“这样做风险会小些。”

客户会压缩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他们会选择一家牢靠的公司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众多的印度IT企业必须要拓展传统的业务范围以适应广泛的客户需求。Wipro在IT外部设备上投资1000万~1500万美元,TCS和AIG在企业管理流程软件上布下重兵,Infosys则与英国公立健康服务部门展开合作。

第三大威胁是市场萎缩,客户减少。大客户就这么几家,各家软件公司都在争抢。加剧竞争不是解决办法,最好是要调整客户组成。现在印度的软件公司都在寻找世界500强企业的客户,希望能与他们结成密切、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刺激更多的业务外包商机--从单片机控制到管理客户关系。

还有些中小软件企业争不到前500强的企业客户,他们把希望放在了世界1000强到2000强的企业名单中。这些企业多数不是跨国企业,对海外市场不熟悉,自己企业内部的IT系统也有很多问题。

正好印度的软件企业可以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竞争力。这也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印度软件企业必须说服异域他乡狐疑的客户,引入IT管理技术不会引发裁员,而是导致企业转型,成为服务提供商。

“印度企业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因为找上门来的客户都是大公司,有全局的眼光,他们理解IT技术是差异化的关键。”在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工作的卡姆拉说。

这方面市场还是很广大的。全球500强企业只有180家将小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每年交易额500万美元;只有30~40家500强企业的合同金额达到每年1000万美元,通常都是类似银行分支网点的高端服务。

印度软件业进军欧洲

印度软件业主要还得依靠美国市场,因为60%的收入来自那里。除了美国外,印度的软件出口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片业务开发的处女地--欧洲市场,那里的企业比较小,多数是家族控制的,在诸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外包上不太有经验。

去年,印度顶尖的软件公司就把分部开到了英国,准备在欧洲扎根。今年8月,TCS在匈牙利开了一个分公司,作为公司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公司雇佣了来自德国的廉价的说英语的软件工程师,准备将波兰和几个西欧国家的公司IT业务一网打尽。

论全球业务规模,Rave技术公司的实力远逊于TCS,但是Rave在欧洲的业务基础很好,尤其是在英国。Rave最近得到意大利客户的订单,这在印度软件的业务历史上还是一个突破,因为此前还没有一家印度IT公司在意大利开展业务。这次成功给Rave很好的启示,“我们需要在其他人发现这块市场前提前进入。”Rave的创始人兼公司主席如是说。

TCS和Rave只是众多小心翼翼进入欧洲市场的印度IT公司中的两家。印度的IT公司开到了法国,到了挪威、德国,连天寒地冻的斯堪迪纳维亚半岛也有了它们的影子。

美国仍然是印度IT出口的重点,尽管90年代早期90%的软件出口目的地是美国,最近的数据表明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60%,而欧洲的业务量从0迅速上升到了25%。英国是印度软件向欧洲出口的中心,很大程度是由于早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影响。

但是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对习惯美国客户的印度公司而言,同样使用英语的欧洲市场就不那么好做。“我们在欧洲没有办法像美国那样成批地开展业务,美国的模式在欧洲不一定行得通。一点点的差别就会导致系统应用上巨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原因是欧洲市场是由很多小市场合并而成的。在国与国之间,IT公司需要调整、使用不同的战略,这对时间、管理和资本都是巨大的消耗,而不像市场模式更相近的美国市场那般在成本控制上游刃有余。

不过对于IT人员输出的印度军团来说,他们还是大有收获。他们的“步兵”--软件工程师大量出口到欧洲。在过去的18个月,意大利、爱尔兰、德国都对印度的IT人才放宽了签证政策。

在软件业兴盛时高速增长,在经济低迷时低调转型,印度软件业的起起落落好像在诉说着行业发展的轮回。观察他们,对照自身,我们可以想见四五年后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可能也是一条以低成本取胜,从事业务外包的全球IT服务。

透视印度软件业:在经济衰退中慢慢成长: 本文原载于"硅谷动力eNet"

相关链接
协同商务的三个环节与关系2003-01-29 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发展水...2003-01-22
为企业数据撑起保护伞2003-03-30 中国软件业制度障碍2003-04-04
SeeChain Portal Provides a Single P...2003-04-12 浅谈新经济的本质及特征及其原因2003-04-18
别对网站的营销价值失去信心2003-04-30 面对企业信息化,不再犹豫2003-05-12
中国企业如何构筑个性化电子商务2003-05-28 协同商务平台的产生动力与重要作用2003-05-31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升蓝首页 | 文档首页 | 产品首页 | 服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Big5 Version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深圳市升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URL: http://www.hi-bl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