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6
知识型组织的一个特点是组织内的“双向交流”,即上下级之间毫无保留地就工作问题交换意见,这对组织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下级往往有许多好的想法,他们之中也有不少可造之材,这些都是组织的潜能,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挖掘出来。另一方面,无拘束的交流使人和人之间有一种亲密的感觉,人们会觉得工作是一种快乐,会越干越有劲。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例如,笔者认识一位年轻有为的高校老师,才37岁就当了博导,很快又要当系主任,他在开发专业软件方面也颇有志向,带着一班博士在搞开发,可以说在经营着一个微型的高科技企业,然而笔者却发现,他和学生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双向交流,他的学生有想法但不敢跟他讲。例如,这位老师不懂风险投资,他的学生因为听过讲座,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还希望他的老师去争取风险投资,但他却不敢将这种想法同老师讲(这位同学也是有志于把软件开发这桩事搞大的)。 该老师人缘、脾气都挺好,师生关系似乎也比一般的师生要融洽,那么一般的师生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在高校中,单向交流的现象十分严重,研究生怕得罪老师、怕老师不让自己的论文过关这种想法非常普遍,这样的人际关系显然对发挥高校的各种潜能是极为不利的。 笔者相信,这种单向交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高校,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其它组织(企业、机关、医院、军队甚至家庭)之中,而且这种存在有其必然性,这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一个缺乏双向交流的高科技企业是不会长得太大的,因为它只有一个或几个大脑,其余的只不过是些手脚。对于这种必然性,笔者有一些想法,但还不是十分明晰,因此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齐齐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身边的事例,也说说自己的想法,一来帮助笔者理清思路,二来也可通过更多的事例来克服笔者所见所闻的局限性,使笔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 但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要大家发牢骚。抑制双向交流的因素,无论是存在于上级还是下级,都可以分为两种:非理性的和理性的。笔者希望能挖掘出各种各样抑制双向交流的因素,区分它们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进而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或预见各种问题。笔者也特别希望那些身处良性环境(指建立和维持了真正的双向交流的组织)之中的网友能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说一个真正成功的双向交流是怎样建立和维持的,从而给我们大家一个借鉴。
|
信息化软件应用目录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PM 项目管理系统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CC 协同商务系统
BPM 业务流程管理
BI 商务智能
CMS 内容管理系统
KM/KBS 知识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